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仓颉造字和仓圣庙 古代长安de艺术节 大漠忠魂英雄悲歌 图片新闻 石头娃作品获国际奖 人生如 梦 写生 绰号漫谈 职工幽默流行曲 广告 广告 “消瘤老太”赵静华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绰号漫谈

文/宋文科

绰号又称外号,民间称为“混号”,是人的本名以外的一种称呼,一般是外界加之于人的一种叫法,本人并不一定乐于接受,特别是一些不雅或含贬义的绰号。史载,宋代的丁谓善于拍马,一次与寇准同席就餐,见寇准胡须上沾有饭粒,便为之拂须,于是人送外号“溜须相公”。这种绰号包含了人们的厌憎和讽刺,虽然丁谓一生以溜须拍马为“己任”,但也决不会允许别人叫他这种绰号的。

绰号,贵在恰如其分地反映人的性格、特征、习惯等。宋代书法家米芾,性情孤傲,放荡不羁,行踪怪痴,人送绰号“米颠”,号如其行。唐代诗人李贺因手指奇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号现其相。诗人温庭筠,少小聪敏,他写诗时,不起草,常常笼袖凭几,八叉手即成八韵,时号“温八叉”,号录其趣。至于文人们因创作了一篇(首)或数篇(首)精妙的作品而获得的绰号,则是世人对作者艺术成就的首肯,是一种爱戴和敬佩的称呼。唐代赵嘏,有一首《长安秋望》七律,中有一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大诗人杜牧对此十分赏识,称他为“赵倚楼。”宋代贺铸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句,人皆服其工,故称为“贺梅子”。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之句,世人称妙,于是得了个“张三影”绰号。

起绰号既见于里巷的谐谑,又是文人们的雅事。据说,唐代大诗人白易就很喜好起绰号,他称迁阔的辛丘度为“迂辛”、写诗流利、说话迟钝的窦巩为“嗫嚅翁”、身材矮小的李绅为“短李”,并有诗写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元老偷格律,苦教短李伙歌行。”绰号入诗,留下文坛趣话。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个个有绰号,甚至绰号比真名还要响,不少妇孺能诵,脍炙人口,就在于作者笔下的绰号,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特殊技能,已超出了人物“记号”的范畴,成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和人物典型化的“道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