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钢铁产量翻番增长 去年创利税3.78亿元
陕西冶金工业在改革开放中阔步前进
编者按 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亲爱的共和国意气风发地走进了她45岁的年轮。在这白发翁媪起舞庆贺,黄口稚子击鼓迎庆之际,本报特开辟“辉煌45年”专栏,刊登反映祖国经济建设辉煌成就,三秦大地日新月异的建设风貌,各行各业突进足迹,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等消息和通讯,欢迎广大读者、通讯员积极赐稿参与。
本报讯 4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冶金工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进行规划,狠抓技术改造,生产不断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据统计,1993年同1978年相比,钢产量增长1.7倍,生铁增长3.5倍,冶金工业总产值增长2.5倍;1993年实现利税3.78亿元,而1978年为亏损1055万元;15年中,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0.08亿元,比前30年的总和还多1亿多元。
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是陕西冶金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近15年来,陕西冶金局先后作出了对企业简政放权的5条和13条规定,全面推行了厂长负责制,开始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还同省政府签订了承包合同书,企业内部也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人事、分配、劳动用工制度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改革。与此同时,冶金工业坚持对外开放,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仅“六五”期间,陕西冶金企业先后同江苏、上海、广东、山西等省近20个单位签订补偿交易合同18项,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
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是陕西冶金工业发展的又一特点。1992年,省冶金局党组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省情,提出了建南(汉江钢铁厂)、上北(龙门钢铁总厂)、完善中间(关中地区各企业及略阳钢铁厂)的总体构想,和到“八五”末期实现钢、铁、焦三个100万吨,钢材80万吨的规划目标;去年,又提出了在本世纪末钢、铁、材实现三个200万吨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鼓舞了8万冶金职工的士气。“八五”头三年,陕西冶金工业平均递增速度为13%以上,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曹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