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班组管理的误区
□雷子
班组管理,是企业中最基层的管理。班组管理有方,能够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以下几个班组管理的误区:
一、把金钱作为激励职工积极性的唯一手段和万能因素。应该承认,金钱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手段。职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所以职工除了关心工资奖金外,还关心企业的前途,注重上级的信任、同事的尊重和才干的发挥等。同时不同层次的职工其需要的强度也有差异,故不能把金钱作为激励职工的唯一因素和万能因素。一般来说,班组管理中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应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对不成熟的职工要以物质奖励为主;对高度成熟的职工,则主要通过工作本身进行激励,即让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满足他的成就感、责任感,使工作给他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可能和机会。
用惩罚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生产有序同步,为了加强管理,必要的惩罚不能排除,但只知一味地惩罚就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伤害大多数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列宁同志讲:“我不赞成用棍子把人们赶入天堂。”所以要使惩罚起作用,必须作到罚寓于教,罚中有情,罚中有激励,罚中有期望,这样才能使众人服之,罚者甘心。
三、用监督代替职工的自主。监督和控制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只有职工的自我控制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外在的监督控制对保证群体一致有益,但有损于职工的自主意识,限制职工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班组管理中,没有监督不行,但一般监督比严密监督好,目标控制比手段控制好,用工作实效和目标达成度的考核代替行为的监督是最佳的监督途径。
四、对职工不充分信任,从而摧毁了职工的自尊。信任能满足职工的自尊,能使人看到自我价值,使人产生好的情绪,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相反,不信任则能摧毁职工的自尊,使其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效率降低。一个好的班组长,对下属要充分信任,对其能力要有好的中肯评价,对其工作要寄以期望。
五、用强迫命令的手段让职工干活,从而挫伤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迫人做事,一般讲成功率和效率是比较低的。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工作有了兴趣,把工作视为己任,才会显出惊人的能力,才会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合格的班组长要善于把强迫命令变为说服鼓励,把领导指示变为领导支持,切忌感情用事,简单从事。必须懂得,简单粗暴不等于严格要求,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六、让工作岗位冻结了职工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可分为显能力(已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潜能力(尚未表现出的能力)。对人工作的分配,责任与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发挥人的显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其潜能力的发挥。在班组管理中,更应注意挖掘职工的潜能力。班组长在工作中要善于听取职工的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班组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使职工产生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胜任感,从而把组织目标视为己任,在实现的过程中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