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7日
第4版
04

乡情是美丽的

○郭义民

古语云:远亲不如近邻。故尔,古往今来,乡下人十分看重邻里之间的关系,不敢有须臾的疏忽。

乡下人知道,当他从娘的身上掉下来的那一刻起,生命的根便扎在了家乡的土里,他必须同村人相守相依,谁也离不开谁了。—个村子,几十户人家,活着在一起受苦,一起享乐,死后还要在—起安息。于是便有了“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的千古绝唱。

去城里找人,是件头疼的事情。即使找到同一个单元,门儿对着门儿,问谁谁摇头。倘若敲敲门儿,门上的“猫眼”一闪,隔门扔出一句冷冰冰的声音——不知道,叫你不寒而栗。乡下就不同了,家有千斤丝,邻有分斤称,谁个不知道谁?“我找某某,请问怎么走?”“知道,知道,请跟我来。”于是他在前,你在后,直走到某某的家里,你方知这位热心人并非顺路而为之,原本是为你带路特意拐过来的。

乡下人清苦,但很厚道。在街上卖东西不给钱不行,但在家里就不同了。倘若树上的果儿熟了,而你有幸路过那里,一棍子上去,落下一阵果的雨儿,任你去捡去吃,临走捎带几个回家哄娃娃,大方得令你难以忘记。乡下人不喜欢独食,倘若谁家有了空闲,做上一大锅“搅团”,一大盆漂着油花的酸辣汤,隔壁对门的,吆喝一声:“‘水围城了’,快来吃噢!远一点的,便挨家去叫。于是,来人有份,吃完为至,一家改善,全村沾光。乡下人好客,倘若家里来客,七碟子八碗朝上端。碗是海碗,盘是大盘,烟是好烟,酒是好酒,头碗未完,二碗又上,不吃不行,死让活让,直至你满头冒汗肚皮鼓胀抱拳讨饶方休。乡下人喜群聚,自家有酒舍不得喝,瞅空邀几个老伙计,“五个环环子,七个盘盘子”,吆五喝六,不醉不散。毕,满屋狼藉,女主人清理现场,乐哉悠哉,竟以此为荣。乡下人喜欢串门儿,吃饭也不想呆在家里,老碗一端窜出门外,有凳子不坐,趷蹴在地上,挤进巷道里的“老碗会”,粗米淡饭也有滋有味。捂着大嘴吃吃地笑。乡下人有事喜欢找人帮忙,求人的理直气壮,被求的心安理得。你有事,隔墙撂一句:“伙计,过来帮个忙。”他有事,隔墙吆喝一声:“过来,伙计。”干完活儿,不付工钱,也无须说谢,大家都这样,谁也不会觉得吃亏。村里人虽说也有亲疏之分,但不管谁家有了红白喜丧之事,全村人都要倾巢出动,将里里外外的杂活包揽下来,且操办得井井有序。即便是心眼不和的,此刻也不敢怠慢,倘若翻翻礼单,上边必有他的名儿,这是规矩,谁也不敢冒犯。若遇丧事,特别是老丧,其礼仪更为隆重。逝者倒头后,原本没有多大威望的村民组长却一步登天,坐上“皇上”的龙位,全村人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汇聚于组长的帐下,俯首听命。谁个主内,谁个主外,谁个挖墓,谁个搭棚,谁个锅盆,谁个木器……,“圣旨”一下,各行其事,无一推诿。灵堂设起后,乐人吹吹打打,乡邻送纸祭拜,将主家赐予的孝布缠于头上,满村人皆为孝子。老丧须等三日方可下葬,乡邻也陪伴三日,黑黑明明尽职尽责。主家有力量的,设便宴招待,手头吃紧的,跪于村口,以示谢意,村人亦心领神会,忙完一切,各自回家用膳。三日一到,铜锣一敲,鞭炮一响,起灵出殡,乐人吹吹打打在前,孝子紧随灵柩在后,乡邻簇拥着哭天喊地的孝子,数百人列成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将死者送往坟地。倘若儿子、媳妇孝顺,村人还要慷慨解囊,扯回几条红绫,为他们披在身上,激励后人,以扶正气。

谁个没有老子?谁个的老子能结在世上?倘若不明白这个道理,迟早要遭报应的。我家附近的一个村子,有个在外地当县长的,来来往往小车开道,很是神气,碰到乡邻也不搭理。其父病故,死尸停放五日,乡邻无人登门相帮。无奈,这位平日不可一世的县长老爷,只得头顶香盘,挨个儿跪于各家门前,哭求乡亲的宽恕,直至第六日清晨,才将其父送至坟地安葬。笑话留传至今。

乡情是美丽的。也许在世人眼中,她是那样的粗糙,然而,她却像一颗毛茸茸的酸杏,咬一口,叫你永生难忘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