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03日
第3版
03

人间自有真情在

秦腔《日本女人关中汉》观后 □王侠

秦腔《日本女人关中汉》,是易俗社在1994年新创作剧(节)目汇报演出中推出的一台好戏,它给秦腔的振兴,带来了创新与活力。

该剧的故事是反映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个侵华日军家庭中流落失散的少女佐滕芳子,因寻亲无着欲投黄河,被关中汉子高德年搭救后结为亲眷。之后,他们共同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人世沧桑。整个剧情是围绕着“月是故乡明”这一深邃的思想主题,去表现这一对中日结合患难夫妻的人世真情。从而也折射出由于这场不义的侵华战争,不但给中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难忘的记忆,而且也同样给日本人民带去心灵戕害。流落到中国的芳子从少女到不惑之年与高德年的结合,情笃意真,关中汉子质朴纯厚的情爱熨贴了战争不幸带给她的心灵创伤,他们生儿育女憧憬人生。然而,当50年代那个中秋节,也正是村邻为芳子一对双生子女祝贺满月之际,因高德年酒后道出芳子是日本人而引发人们对她的鄙视。这就难免使芳子想到故国的存在,勾起她幽幽的思乡情愫。到了60年代,“文革”的冲击,她被视为“日本特务”,子女受到株连,作人的尊严受到扭曲,高德年甘愿为她“背黑锅”而代其受折磨……这一切不能不使得芳子感到中秋节的月色暗淡,那种梦萦故国与亲人恋情的交炽,形成她此刻性格的独特显示与心际冲突,悔忿当初德年不应将她从黄河里救出。但是人间的亲情却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她和德年夤夜拉着架子车赶赴“劳改”苦中互慰互励……戏剧的发展好就好在它按照写情的轨迹去深化主题。当风雨过后芳子得到“平反”,80年代中秋节时,其弟寻见芳子要她同回东瀛探亲。使剧中的两个主人公却同样都处在“月是故乡明”的心境里。高德年深恋黄土故乡与芳子的情系故国成了一双同质的矛盾,这是人间的真情,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人生“难题”。剧情在这里以唱腔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这道“难题”的感人挚情。最后,高德年决断地让芳子偕子女东渡省亲,留自己厮守故土。扮演芳子的梅花奖演员戴春荣与扮演高德年的冯勇安,在整个戏里对其角色的感情升华与跌宕,情的交织与矛盾,都能把握得比较准确,使这出戏收到感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剧情的结尾是高德年盼来的不是亲人芳子,而是孩子们捧回母亲的骨灰盒,这对高德年是撕裂心肺的打击,同时它也给观众留下悠悠无尽地思索。

值得提及的是这个戏的唱腔设计者姜云芳同志,能够依据整个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抒发情感的音乐造型上下了功夫,它将那委婉、倾诉见长的“碗碗腔”、“眉户”调揉进了秦腔的主旋律,又不失为秦腔的韵味,也是这出戏演出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