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金牌得主莫慧兰一家
10月,日本广岛亚运会体操赛场成为全亚洲关注的焦点。在莫慧兰的家乡桂林,乡亲们更是心系广岛,祝福兰兰。这一晚,桂林市印刷厂职工莫桥保、刘冬玉夫妇及小女莫慧芳早早地就等在电视机前。
兰兰连夺五枚金牌!喜讯传来时,莫师傅一家抑制不住喜悦的泪花。
最是感人父母心
莫桥保今年42岁,是一位工人。刘冬玉比丈夫大2岁,在印刷厂做临时工至今。常言道:“女大三,抱金砖。”此话应在大女儿从亚运会抱回了五枚光灿灿的金牌上了。
1985年,夫妇俩将莫慧兰、莫慧芳送进了桂林体操学校。莫氏姐妹在教练李桂凤的精心培养下,进步很快,1988年上半年双双入选广西体工大队体操队。自此,这个四口之家暂时一分为二;父母在桂林,女儿在南宁。少小离家,父母萦怀。但二女因训练紧张,极难得休假回桂林与父母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父母知道女儿训练不能停,总是主动去团聚。等到1989年两女儿调到北京国家体操队后,莫桥保夫妇就得北上,一路风雪二千余公里,莫家夫妇这样来回跑了五个春节。
1992年,妹妹莫慧芳手臂损伤,从国家队回到广西队。这一来夫妇俩又犯难了,手背手心都是肉,女儿一南一北,去哪方过年呢?父母只好做小女儿的工作,说姐姐离得更远,就去北京吧。芳芳本也渴望父母的探视,但这番话至情至理,她也只好点头了。
在铁路上跑多了,厂里上下都说:莫师傅,你们的工资都支援铁路建设去了。
兰兰、芳芳姐妹从事的是体力消耗很大的运动项目,又在发育阶段,莫家是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不丰,常常靠加工些厂外活来贴补家用。但莫氏夫妇几乎倾其所有来给孩子们补营养。体操运动员的营养十分讲究,猪肉、排骨之类易增加体重的荤菜是不宜食用的,莫氏夫妇就经常给女儿做鱼吃,如清蒸鱼、酸炒鱼、糖醋鱼……为了换口味就做卤鸡翅。
几年前,孩子在南宁想吃萝卜干,让父母做些。结果是夫妇学习做萝卜干,终于腌制出味道鲜美的萝卜干。近几年,每年莫氏夫妇都要买一二百斤萝卜回家加工。听兰兰说,父母做的萝卜干在国家体操队里都成了“名牌产品”了。
孪生姊妹无限情
一位记者到莫家采访,听说慧兰是姐姐,即问比慧芳大多少?莫桥保说:“大15分钟。”哦,她俩是孪生姐妹!
1989年底,兰兰、芳芳同时人选国家体操队少年培训班。国家队的教练专门为她们拟订了训练计划。当今被体坛称为“莫氏高低杠前翻”的动作是世界级顶尖动作,而当初教练为兰兰设计的是“前翻”,为芳芳设计的是“后翻”。孪生姐妹,一前一后,杠上开花,真是精妙绝伦。现在兰兰终于成功了,遗憾的是芳芳因受伤中止了训练。芳芳手臂骨折回广西队时,深知此中甘苦的兰兰极力安慰、开导妹妹,鼓励她振作精神。
芳芳从北京回到广西,姐妹天各一方,分别二载,思念之情自不待言,其间书信来往、电话来往不断。姐姐最关心的是妹妹的伤是否痊愈,妹妹最挂心的是姐姐的比赛。广岛亚运会比赛那天,芳芳和父母在桂林看实况转播。当兰兰踏上平衡木之时,芳芳紧张得赶快将脸背过去,嘴里一个劲地在祈祷:姐姐成功!姐姐成功!芳芳的紧张不是没有原因的,她了解姐姐的实力,最担心姐姐过不了平衡木这一关。姐姐还是失手了,要不就是6枚金牌了——芳芳不禁扼腕叹息。
芳芳为姐姐所获得的荣誉庆幸,但她绝不去沾一丝“实惠”。一次,某单位人员来家拍照片,让芳芳在姐姐的奖杯前留个影,被她婉拒。她说:这是姐姐用汗水换来的荣誉,我无权分享。
(摘自《羊城晚报》骆绍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