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玩不得“心理游戏”
所谓“心理游戏”,就是语言的表面意思与实际内容不一致。只有在对方“破译”后才能被恰当地理解。例如一位妻子说:“在我感到不顺心时,我需要丈夫的安慰。但当丈夫关心地问道:‘你怎么啦?,我假装生气说:‘走开,别打扰我!’实际上,我心理是多么希望丈夫哄我,安慰我,拥抱我。而丈夫则说:‘她叫我走开,我就走开呗。然而,看到她无缘无故地发怒,我心里也感到不痛快!”由于丈夫未能“破译”、理解妻子的意思,结果,大家都过了一个不愉快的夜晚。喜欢玩“心里游戏”的人,通常都表现在脸色、表情与动作上,或给人一个冷冰冰的脸孔,闷声不说话;或面带愠色,“砰”地把门关上;或疾首蹙额偷偷地掉眼泪,随后便发出一些表里不一的语言。一般的男女都有这种行为,不过由于女子情绪多变,这种行为也就多些。
在现实生活中,能理解对方“心理游戏”的人并不多。夫妻之间出现了小矛盾,如果用“玩游戏”的办法告诉对方,而对方又不能理解的话,矛盾就无法消除。天长日久,小矛盾积成大矛盾,夫妻关系便难免出现危机。因此,夫妻之间的交流需坦率地表达,感觉怎样就怎样说,需要什么就说什么。万不可玩“心理游戏”。 (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