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珠海机场的秦地“鲁班”
珠海市西南的三灶岛,一派亚热带风光。近年来随着全国最大的机场——珠海机场在此兴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上,一时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支建筑劲旅。最近,记者专程南下,采访了参加珠海机场施工的陕建四公司、七公司、机械化公司和安装公司的职工们。
珠海机场地处岛上依山临海的开阔地带。在蓝天白云下,侯机楼顶部正在安装的银色屋面网架特别引人注目。这70.7X70.7米跨的钢管球节点网架结构,中间没有一根柱子,全靠南北两侧墙上的圈梁支撑。在楼下仰首望去,真想不到这300多吨的钢管网架是怎样“飞”上楼顶的。承担这项安装工程的,是我省机械化公司网架分公司的50多名职工。这家分公司的经理雷文秀透露了他们施工的诀窍;将一根根杆件在下面拼成74个块体,再吊上楼顶拼成70.7X4米的单元,然后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滑到一起的。珠海盛夏气温高达40多度,我们的安装工人和女电焊工,凌空爬在发烫的杆件上露天作业。数月间铁锤叮。当,弧光闪闪,职工们一个个被晒成了“黑人”,工期却一点没拉。
从楼顶屋面工地下到候机楼二层,正好碰见省安装公司珠海经理部副经理杨宗林。他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了他们负责安装的空调、风管和水电施工现场。这支队伍初接任务时,机场施工指挥还对陕西人不放心,只给了1万平方米的安装任务。陕西老哥们不到20天就保质保量安装完毕。先进的工艺、严格的管理,使广东人大开眼界,一下子决定把候机大楼6万平方米的给排水、电气和空调安装工程全部交给了这些秦地人。
“七公司的弟兄们出了大力,他们在机场为陕建职工打响了第一炮!”各兄弟公司的话一点不错。早在去年四月,郭锐、祝改省等带领的七建珠海分公司先头部队就来到了三灶岛,着手候机楼主体工程的投标工作。当时资金短缺,带来的3万元全部交了押金;台风频繁,临时暂设六次被刮倒;工期紧,310天的桩基工程工作量,只给90天时间。中标后,七建人硬是艰苦拼搏,桩基工程首战告捷又奋战三个月,完成2.5万平方米的候机大楼主体工程,共计钢材用量2275吨,打混凝土1.2678万立方米。在承担候机大楼主体工程的四家对手中,我省七建人第一个实现了如期封顶,在珠海机场杀出秦地建筑队伍的威风,为陕建系统各兄弟公司挺进珠海打下了基础。
候机大楼一侧的塔楼下,省建四公司珠海工地的钢筋班工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座塔楼连同附属工程是机场的航管楼,由他们苦战三个月保质保量建成的。由于工程质量信得过,他们又顺顺当当地接下了机场急救中心门诊楼建筑群5000平方米的工程……
在远离大本营的珠海施工,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为了在南方树立企业形象,这里的陕建职工战高温,斗台风,栉风沐雨,日夜苦战,连“五一”节、国庆节和春节大年初一,也是坚持在工地大干。据省建总公司珠海经理部负责人介绍,陕建四个单位在珠海的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2亿元。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和三灶岛的山山水水可以作证:陕建职工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他们不愧为中华建筑宗师鲁班的秦地传人。
本报记者杨明洲通讯员余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