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3月07日
第3版
03

三秦巾帼十杰事迹简介

张淑珍商南县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1961年西北农学院毕业后,志愿申请到商南县工作,33年如一日,致力于南茶北移的引进、试验、推广,获得重大成功,将茶叶原产地由南向北推移了300多公里,改写了延续数千年中国茶叶宜生于北纬33度以南的茶叶生态环境学,使地处北纬33°44,的商南县成为中国最北部的新兴茶区。目前,商南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年产商品茶25万公斤,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杨钝榆林市聋童语训学校校长。克服种种困难,义务从事聋哑儿童教育工作十多年。打破治哑先治聋的传统的束缚,总结出一整套使聋哑儿童恢复语言功能的科学方法。她先后收训聋哑儿童100多名,经过培训,90%的聋童已能开口说话,建校以来,加之分校、联校、康复点累计共收训儿童300多名,形成了以榆林为中心,幅射陕北的聋哑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网络。

牛忠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病科副主任、副教授,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客籍研究员。

从医执教十多年来,在研究各类牙痛、牙齿残根保存、牙齿美容修复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曾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3篇,4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1989年至1993年,她先后两次赴日本进修,学习期满,谢绝了日本几家医疗优厚条件的挽留,并为学校带回价值60多万日元的资料和器材。

舒芝英南郑县中所乡信用社主任。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间,她带领信用社的五位姐妹,把信贷业务渗透到发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先后帮助南郑县福利总厂、铸造厂等24家企业找市场、寻出路,及时注入大笔资金,使这些企业起死回生。她还支持中所乡8个村实施小康计划,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994年达到1200元,村村跨入小康行列。

李玉芹泾阳县雪河乡中心小学校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事教育工作26年。特别是1985年,她身患癌症后,10年时间,动了7次手术。至今仍然站在心爱的讲台上。手术和化疗,使她的左臂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胳膊时常肿得连衣服都穿不上,她却一直坚持教学和管理工作,并拖着重病的身体,带领师生翻修了全部校舍。

唐英英蒲城县庙台村党支部书记。省八届人大代表。任职8年来,带领全村乡亲建果园、打机井、整村容、建学校、办企业,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全村吃水难的问题。把上任初期430多户人家,多数都背着上千元外债的贫困村变为人均收入2550元,涌现出300多个万元户、30多个10万元户小康村。

张难西电公司福利公司职工,我省优秀的残疾人射击运动员。1989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射击邀请赛上获女子汽步枪四十发第一名。1991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大洋洲射击锦标赛上,取得女子汽步枪第二名的好成绩。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九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取得了一项第四名、两项第六名199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她在女子汽步枪3×40射击项目比赛中夺得二枚金牌。

许海芹宝鸡市秦岭植物研究所所长。1988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凤县凤州乡凤州村。1989年,借款3万元做起动资金,创立了秦岭植物研究所,经过6年的努力,已研制出14种珍贵的系列药品,特别是从红豆杉叶子中成功地提取出天然抗癌药“巴卡丁”,直接打人瑞士、意大利、法、英等国市场。

闫当萍延安地区植保站副站长,农艺师。从1996年开始致力于马铃薯脱毒技术开发和种薯繁殖推广工作,先后引进了九个脱毒薯苗品种,成功地解决了当地马铃薯由于受病毒感染品种退化引起的减产问题。1994年全地区脱毒薯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1亩扩大到40万亩。平均亩产达1095公斤,1990年至1994年累计增产3.6亿公斤,净增产值1.4亿元,全区1万多户农民因种植脱毒薯脱贫。

裴新华铜川市东风建材厂工会主席。担任领导工作14年来,清政廉洁,团结协作,不谋私利,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协助行政部门解决了职工住房、看病和子女人托等问题,还建议厂里为职工建起了游艺室、健身房阅览室等。她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对老弱病残职工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被群众称为贴心人。裴新华曾获全总优秀工会干部等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