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1995:我省物价的宏观思考
全省物价状况及特点
上年全省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25.9%,在全国亦名列前茅,究其原因,从类型看,我省属于典型的结构型通货膨胀。从地区观察,受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拉动,通货膨胀高点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在省内通货膨胀高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从长远看,新一轮通货膨胀是体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过高的通货膨胀搞乱了经济关系,并使社会资源得不到及时充分利用,从而误导资源配置。例如,由于受高价格错误信号的诱导,棉农囤棉惜售,一些企业不顾质量,粗制滥造。更严重的是,过高的通货膨胀扭曲了利益格局,诱发了投机行为。去年,全省城市居民生活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2%,以此计算,100元人民币仅只相当于前一年的78元。通货膨胀,最大得益者是非市场行为(投机行为)者,最大受害者,则是普通消费者。
对今年物价形势的估计
今年物价形势不利的因素是工业经济的低效益在短时间内很难扭转。政府会采取措施抑制物价上涨,但增加消费基金又会带来循环性通货膨胀;10%的速度型效益仍会使产品成本继续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升;去年物价上涨的滞后影响将使今年零售物价继续上涨。
今年物价形势的有利因素是,去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上调,有利于刺激农业生产,有助于改善农产品供应。工业品市场中90%以上商品基本属于买方市场,供求关系不可能出现急剧变化。受宏观调控改革的影响,投资价格将保持稳定或缓降。全国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品价格的降低,必然对物价指数的爬高带来平抑作用。1995年居民消费心理趋于平稳,购买力流向继续呈现多元化,市场不会出现“共振”效应,将会减缓物价上涨的压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级政府采取平抑物价,控制通货膨胀的各项措施逐渐发挥效应,1995年头一个月,全省零售物价比上年同月的涨幅已回落了4.8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明显见效,下半年物价回落速度加快。
基于上述分析,1995年我省通货膨胀率将会明显回落,只要调控得当、措施得力,预计全省商品零售物价全年可控制在13—15%以内。
控制物价上涨的几点宏观思考
之一在工业与农业发展的速度关系上,加快发展我省农业速度,对减轻通涨压力举足轻重。建国40多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增长速度较慢甚至下降的年份,当年或次年的物价涨幅一般是偏高的;农业与工业同步增长,物价涨幅一般并不偏高。工业的高速增长如能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物价总水平一般不会出现过度上涨。单有工业的高速增长而没有农业的快速相对应,甚至出现农业徘徊局面,那么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是难以避免的。
之二宏观调控应把握好可接受的通货膨胀率,即在物价上涨,居民收入增加,经济增长率提高三者关系处理上,仍应遵循:物价上涨率小于居民收入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时,各方面的关系就较为协调、健康。
之三正确把握调控力度。1995年中央和陕西的物价控制目标均为13%,我省任务艰巨,矛盾突出,宏观调控应灵活掌握以下原则:当全省零售物价涨幅在10%以下时,可保证中央下达的一些价改出台项目的实施,如原定的能源等价改项目的完善;当涨幅在10—12%时,尽可能出台较小项目,或分布到位;当涨幅在13—15%时,不再出台新的项目,这样才可保证全年零售物价上涨率不超过15%的“临界点”。 (王恩斗随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