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农工许双宝踊售“爱国粮”
承包农场土地1100亩售粮5万公斤
本报讯 6月4日,黄河滩传出喜讯,工人许双宝把5万公斤小麦运往国营粮站,以每公斤1.08元的平价交售国家。
刚过而立之年的许双宝是大荔农场工人,1989年弃农经商,从“酒干倘卖无”做起,很快发展为批发啤酒的“啤酒大王”和经销摩托车的“摩托大王”。这位农民的子孙虽然经商攒了钱,但仍然眷恋黄土地的清香。去年8月,他联系业务下榻在南京的一家宾馆,不远处的粮食集贸市场大米已涨到每市斤1.85元。这时恰逢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载文呼吁重视粮食生产,曾在西北大学经济系进修两年的许双宝,想起了老师讲的“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的分析,不仅使他感慨万千:作为炎黄子孙,理应为国分忧。把钱投资在农业上,既能挣钱,又利国利民。说千就干,他回来后立即找到县委,王兆民书记高兴地拍着他的肩头鼓励说:“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这条路子走得对,放开手脚大胆干吧,有啥困难县上将尽力解决!”
去年小麦快要下种时节,许双宝来到朝邑农场,他指着一大片土地对农场领导说:“能不能把这一片地承包给我种小麦?”农场领导以为眼前这位毛头小伙在开玩笑,便笑着说:“年轻人,想好了再说。”双宝问:“这片地多少亩?”回答:“1100亩。”“承包多少钱一亩?”“80块!”“一共8万8,一言为定!”农场的领导看到小伙子这样痴情于土地,马上表态:下午就可以进地耕种,农场将提供最优惠的服务。
许双宝具有极强的科技意识。为了夺取丰收,他聘请农垦科教中心的农技专家李殿荣作参谋,因地制宜选择了抗干旱、抗倒伏的“晋麦33号”良种,再加之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小麦长势明显优于他人。就在碧波荡漾的5月,有人专程来到地头买青。在收割的前两天,还有人把每公斤的小麦价出到1.80元。5万公斤小麦若按这样的价格出售,至少多卖几万元。对此,双宝自有主张:“咱种粮就是为了支援四化建设,为国家作贡献,岂能贪图蝇头小利,粮食要全部平价卖给国家!”
(拜晓华赵文智王天育)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