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7月0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图片新闻 国际歌声入九陔 海瑞墓前 七十三岁“挂帅” 七月的沉思 图片新闻 勿因富贵弃贤妻 广告 图片新闻 怪姓趣谈冯健民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海瑞墓前

李文举

5月15日,在椰风海浪的鼓呼声中,我终于踏上了这一块充满南国情调之热土。大地弥罩着璀灿的光环,空气炎热而湿润,椰林、蕉树、槟树、棕榈硕大丰盈,菠萝、柚子、西瓜遍地,一季稻收割完毕,水牛在悠闲地啃噬青草。

海口市游人如织,满街裙风荡漾,溅满街头的女性灿烂笑容,使得我们一群来自北国山区汉子无限迷惘。低头看我们的装束:毛衣、长裤、中山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相形之下,自惭形秽。我的一位商南老乡叫陈明发,是一位青年发明家,来此开办“广大科技开发公司”,已有五六年。他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讲述了海口的巨大变化,末了他又说:“这些数字说起来很枯燥,你们还是参观一下“五公祠”与“海瑞墓”吧,那里才是海南的“琼台胜境”和“粤东正气”所在。”

海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五十年代末期,史学家吴晗一本京剧《海瑞罢官》,成为六十年代我国文化大革命的嚆矢。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乘车至海秀区滨涯村去瞻仰海瑞墓。墓园呈长方形,长约100米,宽约40米。门口有一座高耸的石牌坊,坊上横书“粤东正气”四个阴刻的朱红大字。从门口到陵墓,有一条笔直的红砖甬道。甬道两侧,排列着各种姿态的石马、石狮、石羊、石龟和石人等。清官海瑞无子息,但石龟上镌刻有这样一副对联:孰日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孰曰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表明了历代广大群众对海瑞的爱戴。陵墓是明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二十二日建成的,墓呈八角形,下大上小,共三层。墓前竖一高大石碑,上刻“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等字。

海瑞罢官后回到海南,16年以后,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被荐用为南京都蔡院右佥都御史,还未到任,又被任为南京部右侍郎。这时他已是72岁的老人,两年之后就死在了任上。他死后,佥都御史王用汲查他的行囊,仅有俸金八两,葛布一卷,旧衣服数件。王用汲见状失声痛哭,只好发动同僚凑钱办理了海瑞的丧事。海瑞的棺椁要运回海南安葬,送出长江时,“白衣冠送者夹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绝,家家绘像祭之”。海瑞本琼山县下田村人,据说海瑞的棺椁运送到滨涯时,捆棺椁的绳子断了,当时人认为这个地方“风水”好,就决定把棺椁埋葬在这个地方。

陵园门口左边有一口“海瑞泉”,相传,这眼泉水是海瑞少年时发现的。陵墓建成后,泉水终年永不干涸,三百多年来,滨涯村的群众一直在饮用这眼井水。“海瑞泉”三个字是清代琼崖道一位四川人叫盛世昌的州官写的。

墓建成以后,三百多年来,前来瞻仰的人成千上万。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陈毅、郭沫若等先后来过海瑞陵园。海瑞墓已成为海口市优美的游览之所。海瑞为官廉洁,公正无私,惩治贪官污吏,革除地方陋规积弊,减轻百姓负担,疏通河流,打击海寇等勇于与民作主的浩然正气,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我们在墓前凭吊先贤,想着今日在反腐倡廉的声浪中,不正应该大力张扬海瑞精神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