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中的“巨制”与“巨资”
面对电影这座圣殿,没有人能够否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电影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看到一些电影的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这便是影片制作中的巨制与巨资问题。
任何一位电影导演或者电影演员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惊世夺人,不但创下最高的票房记录,而且能够拿下某项国际大奖。为了达到这一辉煌的目标,无数电影人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这个特殊的商场变得竞争异常激烈,几乎达到硝烟弥漫的程度。此时,如果我们站在俯视的高度来考察一下世界电影之林。便会发现现代电影制作进入了一个金钱时代。几乎所有电影公司为了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都处心竭虑地推出投入巨额资金的商业影片,好象金钱成了品评一部优秀影片的唯一标准。到最后,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并没有几部震憾人心的鸿篇巨制,相反,我们却看到了巨额金钱的焚毁。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体,是社会生活在特定环境下的艺术再现。所以,经济只能是电影创作的外界因素,而绝非是电影的艺术内涵。影片《魂断蓝桥》是在电影制作条件很差的环境下拍成的,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强烈的广告形势。但是,却成了脍炙人口的奥斯卡经典作品。为什么?就因为它是绝对的忠实于艺术,人物表演、音乐效果、故事情节等等,都能让人得到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享受。这就是电影的大制作,大手笔。令人遗憾的是,电影发展到今天,却使许多电影制作人进入了一个误区,错误地把金钱放在艺术制作之上,不惜巨资搞实物镜头,想从此买下所谓的大手笔。一部《霹雳火》耗资两亿多,却看不到其中有几分艺术,又有几分表演。如果电影从此就定格在金钱之上,而没有艺术的再现,那么,你尽可对现存的物质肆意地摧毁,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广大观众需要的是纯粹意义上的电影,是精神上美的愉悦,而不是观后对残毁的惋惜。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火烧曹军八十三万人马,如果为了真实去真烧,得多少钱?但编导们却巧妙地构造了模型,在几个平方米的水域,就完成了历史的大戏,给了观众历史的再现,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同样拍成一部鸿篇巨制。所以,一部影片的成功,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其艺术的含量,而不应该是资金投入的多少。如果国产片也不顾电影制作的基本理论,而盲目地投注巨资。那只会大倒观众的胃口,而导致电影市场的更大滑坡。
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隆重推出“十大巨片”可以说是为疲软的电影市场注了一针兴奋剂。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影制作有推进作用。但是,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是这些巨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学人家的巨资投入。中国电影需要长足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其关键是增加艺术的构思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次才是资金的投入。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大制作。
“巨制”是电影艺术的终极目标,“巨资”是电影完成不可或缺的条件。有了巨资不一定能拍成惊世之作。但凡电影巨制,资金投入却绝不可少。在科学的方法论引导下,希望我们的电影能迅速走出这一误区,本着严肃的艺术精神,让我们的电影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走向真正的繁荣。 (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