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运的治厂之道
西滨明烛/文
一度成为陕西省亏损大户的咸阳造纸厂,近5年来一步一层楼,年创利税每年以百万元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高达796万元,进入了“全国500家最大造纸及纸制品企业”第109位,荣获“陕西省经济明星企业”的称号。当问厂长刘兴运的治厂之道时,他回答:“我们走的是一条依靠职工深化改革的路子。”
老刘是1991年1月就任咸阳造纸厂厂长的。当时正值企业处于低谷时期,纸张市场疲软,资金十分困难,企业累计明亏、潜亏及资产损失520万元,仅1990年一年亏损额达108万元。面对企业艰难的处境,曾担任过咸阳市轻纺局生产科长的刘兴运胸有成竹,依靠职工的支持走出了三步改革棋。一是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向高技能岗位、生产一线和脏苦累工种倾斜,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现在该厂一线职工平均工资高出二三线科室人员150元;二是实行新的干部任用制度,层层选贤任能,搬掉了干部的“铁交椅”,全厂先后重新聘任中层正副职干部50名,其中工人身份的24名,占受聘中干人数的48%;三是在全厂推行优化组合和合同化管理,全厂1200名职工(包括副厂级干部)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从厂长到职工都端“泥饭碗”,对待岗人员只发60%工资,增强了这部分人的紧迫感与危机感。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促使干部工人树立起较强的公平、效益和竞争观念,连过去从一线流到子校门房、职工食堂和自行车棚的技术工人,也纷纷报名回到三班倒的生产或技术一线。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企业正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这就迫切需要企业家从战略高度来管理生产和经营。刘兴运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厂之所以陷入困境,从企业管理方面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质量问题造成产品积压,用户常要求索赔或退货;二是产品种类单一,缺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为此,他们在强化职工质量意识,用科学的手段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制定了“以新产品占领开拓市场,靠新产品发展振兴企业”的产品经营战略,并形成新的产品开发机制,加快了开发周期。现在,该厂的主导产品质量已居全省同行业榜首,而且还新开发了三个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他们开发的漂白木浆覆铜箔板原纸和热压垫板纸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这两个新产品创税利200多万元,其中热压垫板纸还获国家专利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深化企业改革和管理上台阶的过程中,让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改革、参与决策是刘兴运的主导思想。近年来厂里的目标规划、奖金分配、岗位技能工资档次等,都经多次会议协商、反复征询工会意见,在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召开职代会通过,才予以执行的。去年职代会上职工提案及建议20件46条,答复处理率达100%。厂里还通过职工民主评议,免去3名不称职的干部,重奖了10名政绩卓著者。现在,“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已在全厂职工心中扎下了根,5年来涌现出的厂级先进集体54个、模范人物359人(次)。刘兴运出任厂长的1991年企业当年减亏68万元,第二年创利税203万元,1993年以来的3年分别创利税336万元、511万元和796万元,由亏损大户变成了省上和咸阳市的利税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