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西安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文/屈志勇
西安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因为省会西安是我省的生产、流通、科技、金融、信息的中心,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和辐射源。它处在我国东西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市场广阔,有自己的发展条件。但是西安经济今后如何发展?我看其战略目标应定在与世界经济的并轨上,把西安建成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因此,西安的发展应当成为与世界经济对接的亚洲中部的金融中心,成为市场充分发育的亚洲中部的重要商贸中心,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区域性信息中心,成为“新丝绸之路”的交通中心。
西安要基本形成国际化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构成增长极并产生扩展效应,我认为有三项工作需要抓紧时间进行:
一、创新企业。什么叫创新企业?熊彼特认为,创新企业其投资的着眼点不在于过去按常规办事而取得的成功,而在于未来通过创新而预期的胜利。西安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过高,经营不善,形成亏损。如何深化企业改革、进行制度创新?这是西安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深化企业改革、进行制度创新需要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而资本积聚与集中的关键是要启动资本市场。启动资本市场,一是需要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目前国有资产主要沉淀在国有企业内。现在需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政府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转变其经营机制;对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可公开拍卖,收回部分国有资产,其问,可将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作为资本市场的启动点。二是要形成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可发行股票,包括上市股、不上市股和内部职工持股。政府也可通过银行发行一定的地方建设债券,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重点建设。三是引进外部资金。主要指外国资金(包括海外华人资本)和国内沿海地区资本(包括特区资本和开发区资本)。东部沿海的某些新兴工业化地区经过16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沿海地区第二轮的深度开发,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提高,势必转向中西部地区。这些迹象目前已经显露,需要做好工作,迎接并吸纳东部地区的投资。
二、优化环境。要发挥中心城市边沿地区的扩展效应,还必须有适当的周边环境,也就是说要有专门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成为吸引资本和人力的中心。因此需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创造出一个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环境条件。软环境的改善,主要是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因素;硬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加强与第三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能够畅通无阻。
三、强化交通。从我国的地形分布和山川走向来看,应当构筑以西安为中心枢纽、覆盖全国的“米”字型路网总骨架。目前“米”字型路网骨架的大部分线路已经建成和在建,实际需要新建的线路仅有:西安—南阳、西安—平凉、西安—汉中、西宁—喀什四条断头线。它的建设对于实现路网升级、扩大对外经贸、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巩固边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西安—南京铁路是完善新欧亚大陆桥、打通东方大港上海至西方大港荷兰鹿特丹港大干线的断头线,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煤田神府东胜煤田南运的断头线,是我国又一条东西大动脉,急需早日开工和建成。围绕5条过境国道和全省“米”字型主骨架公路网的建设,加快西安地区高等级公路和枢纽组站、出入口、专用线的建设速度。在扩大完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将窑村机场、阎良机场改建为民用机场,建成大型国际航空口岸,增辟国际航线,扩大航空客货运输能力,为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充分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