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4月12日
劳动视野
02

略论职工养老制度改革

职工养老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之一。许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步履维艰,正是因为背着养老的“大包袱”,而一些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这个“包袱”,所以在自身发展上实际优于国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有学者曾建议:应当开始低比例地收缴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逐步提高比例,希望能在不加大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下,于21世纪上半叶积累较充裕的养老基金,以彻底解决职工养老问题。照此执行,目前已积累基金数百亿元。问题在于,随着“抓大放小”的深入实施,这点基金已是“小水救不了大火”。截至去年末,我国退休职工达2000余万,国企下岗的1000万人员中许多也即将退休,以数百亿元作基金难以解决这些人的养老问题。

面对困境,有一些学者建议,除了这笔已有养老基金外,还应当划出现在国有资产的1/4左右作为基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养老问题(事实上,我国国有资产负债率已达3/4,国有净资产仅是存量的1/4左右),这是对老年职工所作贡献的应有报偿。

最近,国家体改委公布了1997年改革《实施要点》,提出社会保障基金“包括从存量资产和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弥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这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上的决定性突破。虽然划出多少存量资产和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为宜,还有待讨论,如何从既有模式转向新模式也还存在许多衔接难题,转型的落实尚需一个过程,但它的基本的思路是清楚的。这一方面使老职工确实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也将使国企卸下极为沉重的养老“包袱”,轻装走向市场。

(杨启军胡义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