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模着想要唯“实”
文/刘转林
报载,去年12月北京市出版了一幅《’97西城之光》的挂历。挂历画面全是西城区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12名先进典型人物。挂历初上市,就很受市民的欢迎。无独有偶,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五台县支行做出决定:把一幢刚刚竣工的宿舍楼的好楼层、好单元全部分给了全行15名县级以上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据悉,这种“待遇跟着贡献走”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劳模上挂历”和“好楼让给劳模住”,两种做法之所以令人欣慰,令人叫好,就在于所在单位的领导和部门尊重劳模、爱护劳模,说到底就是一心想着劳模、关心劳模,让做了贡献的人不吃亏,享受优越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待遇。从而更加有力地激励和促进劳模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性。
从群众中来的劳模、先进典型走进了挂历,当会令人耳目一新。劳模走进千家万户,劳模成了永恒。“好楼让给劳模住”,体现了单位领导尊重劳模、关心劳模,不只是喊在嘴上,而是付诸在实际行动上,从而实实在在让人感觉到“当劳模光荣”。同时这种做法,也有效地抵制了当前分房中“高官厚禄”、“论资排辈”、“金钱至上”等弊端。
尊重、关心、爱护劳模,光喊在口上,不去实实在在解决劳模的困难和问题,是不能有效扶植劳模和先进典型的。如果我们都能像以上两个单位一样,对待劳模既重物质上的关心,又重精神上的关怀,那么必将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人人争劳模”的向上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