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远方
佚名
念了十多年的书后,我通过人才市场成了筑路施工队一名测量工。有人说:你们测量班走到哪里,路就延伸到哪里。我为此欣慰、自豪。
我们这支筑路队伍刚刚修完宝(鸡)中(卫)铁路。测量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取道甘肃、陕西入四川,来到川陕交界处一个名叫中子的小镇上,准备修筑108国道。这里山高路陡,岩石壁立,惊险天成。测量班是前站先锋。可给我们的,只有一张平面图和几个控制桩。当时正值炎热的夏日,我们几个刚毕业的年轻学员都热情高涨,毕竟我们工作了,开始干我们自己的事业,面对莽莽大山,幽深的狭谷,深可没人的荒草和那弯弯绕绕的羊肠小道,我满心忧伤,为祖国版图上有这么一片贫困的土地和这土地上焦苦穷愁的人民。
大队人马陆续开过来,机械车辆列阵以待。为赶时间,我们一头扎进大山里。白天,我们顶着烈日,翻山越岭打桩、顺线,有时爬上山顶又饥又渴,饥渴难耐时,就找些野果子充饥解渴。有时在山顶上正忙,暴雨盖脑骤降,浇得我们浑身湿透,好在我们年轻,风雨又算得了什么。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常常已是满天星斗,晚上几个人聚在昏黄的灯下研究控制网形。翌日天未亮我们又扛起仪器上了山。主要中桩、护桩,数以千计,具体位置在哪里,都要记得清清楚楚。夜里躺在床上,还在回忆桩的位置、梦里想的还是桩和桩周围的几株草树,几块石头。
开工后桥涵的位置及开挖边线又成为关键,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稍不注意就将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和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为此我们倍加小心,严格互检,勤于探讨交流不敢有丝毫马虎。线画了一道又一道,桩打上一批又一批,在这些桩线的接引下,一座座桥涵拔地而起。
路基施工又赶上雨季。我们整天泡在工地放线、指导施工。有时刚打上桩,被机械压掉,接着又打,再压掉、再打……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短短一截路基不知打了多少桩,只见桩在减少,工地上桩却象不屈的精灵,一千次被压掉,又会一千零一次地迅速立起。从夏天到冬天,再由冬到夏,在季节转换之间,路基在一寸寸延伸增高而至横空出世。
在季节之间,我们测量员一个个晒黑了、累瘦了,手也冻烂了。看着路向远方、向着文明富庶的地方,从我们脚下延伸,我们不再忧伤,而为我们的事业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