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脱贫,不是一个难圆的梦
——记全省联县扶贫先进个人张富来
文/明烛 霞文
在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的一九九六年联县扶贫表彰大会上,有一位受表彰的年轻人,他微黑的面庞,一米六五的个头,一口浓重的陕北口音,显得很不起眼。但他的发言反响强烈,在众多的人心中引起共鸣。他的名字叫张富来。
送医助学知寒暖
张富来今年31岁,1991年毕业于咸阳省中医学院,后分配到西安的省电子医院当大夫,受省电子局的委托进入白河县西沟乡安槐村扶贫点后,他始终把行医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听诊器和常用药品,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四组村民杨继升的左手不慎被烧伤,血肉模糊的伤口因无钱治继发感染,一家老小五口人急得没办法。张富来得知后,立即前往为其上药包扎,消肿止痛,伤情很快好转。七组村民鲁昌林的孩子患上了痢疾,发烧吐泄不止,张富来得知后便去登门诊治,并送去自己带的新药,孩子服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村支书的双脚患严重湿疹并发脚癣,行走艰难,多方治疗无效,张富来回家后在西安特地买了药,带回村为村支书敷上。一年来的下乡扶贫中,张富来利用工作之余,为群众治病50余例,从未收过一分钱。
安槐村去年夏季农作物受灾严重,大幅度减产,相当一部分家中生活无着落,针对这种状况,张富来一方面和村上其他干部查看灾情,安排群众抗灾自救,抓好以秋补夏工作,同时尽力为特困户农民分忧解愁。他自己首先带头替5户特困户垫付了农业税款,其他党员干部和较富裕的家户也纷纷解囊,使安槐村成为全县最早完成农业两税收缴任务的村子。六组村民鲁显告双脚残疾,家境贫穷,一家三代8口人,均目不识丁,两个分别9岁和14岁的孙子都未进学校大门。张富来当即拿出自己随身带的钱,做工作让他们供两个孩子去上学,并为两个孩子买了书、本子和笔。张富来发现两个孩子都光着脚,问时他们说从未穿过鞋袜。于是,他又为他们姐妹买了鞋子和袜子。几个月来,张富来踏遍了全村的13个村民组的295户,和山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资助过的学生近30余人。他的真情很快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大伙把他当成自己的贴心人。
修路开矿建学堂
安槐村,这个在大幅陕西地图上找不到的穷山村,距白河县城20多公里、距汉(中)白(河)公路25公里,有三分之一的农户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尽管土地脊薄、交通闭塞,这里却有600万吨的铁矿石资源。
去年5月,当省电子厅的吕玉成副局长步行进山送张富来到安槐村时,村民们就领着局长和他们几位扶贫干部参观村上的“矿山”,看了他们采出的铁矿石。从那时起张富来就认准:铁矿石是这个穷山村致富的一个好门道。“要想富,先修路。”张富来和村上的干部说干就干,他们组织动员村民修路开矿。通过向区、县、乡汇报争取援助,得到县上拨的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炸药等修路器材。当时正值盛夏七月,为了把住质量关,张富来和乡干部们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吃住在工地上。在50多天的奋战中,日上劳力600余人,总投工6800个,终于在深山里修出7米宽的公路,又恢复修补旧公路6.5公里,使矿场至县城火车站全线通车。接着张富来又马不停蹄地为矿石开采及销售工作忙火起来。现在,安槐村和本县的两家水泥厂签订了年销售7000吨矿石的合同,同汉江钢铁厂达成了年销售5万吨矿石的意向书。截至目前,这个穷山村已开采铁矿石3000吨。
“希望工程”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张富来进村后特别挂心的一件大事。安槐村办学条件极差,有的学生还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上课,全村200多名学龄儿童,进校读书者不到半数,上小学四年级的仅有2人。以前村上组织集资修建的校舍,终因资金困难而中途停工。张富来进村不久,就用省电子局筹集的2.5万元,购置和维修了课桌、板凳80余套,更换了所有的教学用具和基础设施。他和工人一起打地面、建厕所、粉刷墙壁,保证了孩子们按时开课上学,使入学人数上升到160人。
闯过“四难”天地宽
张富来在陕北清涧县城长大,由于父亲是一位乡干部,因而他从小对山区群众的疾苦有所了解。尽管事前也作好了吃苦准备,但安槐村群众的生活条件比他进山以前设想的还要差,最突出的有“四难”。
首先遇到的是“行路难”。由于这个穷山村实在没有住宿条件,张富来就被安排在乡政府住。乡上距安槐村有30多里的山路,不能骑自行车,只有步行。几个月来,他磨破了4双皮鞋,脚上打的泡已长成了厚茧;其二是“吃饭难”。他吃的是“百家饭”,去年夏天连阴雨使村上的夏粮生了芽,有的甚至颗粒无收,村民本身也难以糊口。由于没有油,芽麦挂面一煮变成了面糊。更难的是村民饮用的是房前的露天蓄水,上面浮着一层绿苔和昆虫,时间长了已经变了味,初来时这样的水实在难以下咽;三是“睡觉难”。村上的农户由于贫穷,很少能有一人一床,往往是一家三四口人一床被睡觉,根本找不到一张客床睡觉。在工作忙时,张富来常顾不上回乡上,有时在村上一呆就是十多天或成月天,很少能一床一被休息。陕南的蚊子又多,夏秋两季蚊子咬得人难以入睡。而最难的还是第四难,“工作难做”。这个村集体经济完全是个空壳,村上几乎没有公有财产,写个标语牌也得向贫苦的山民摊派,大小事做起来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张富来在闯过“四难”关的过程中,和山民们建立起血肉相连的兄弟感情。他想他们之想,急他们之急,把帮助山民摆脱贫穷落后作为自己的使命与天职。安槐村有部分村民住在山上,世世代代人畜共饮一池久蓄的天然雨水,天旱时连这样的脏水也吃不上。群众的难处张富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县委组织部的同志经过多方联系,由县上援助2.8万元,加上村民集资的7000元,投工修水渠2067米,终于将后山的山涧泉水引到村口,圆了穷苦山民们世代渴望的盼水梦。
张富来的爱人在咸阳纺机二厂工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他下乡扶贫期间一度父亲和孩子都病了,家里的房子又漏雨。妻子几次打电话,他都因安槐村的扶贫工作忙没有顾上回去。好在妻子理解张富来,家里的事都由她一人默默地承担了下来。张富来能为山民们办那么多好事能受到省上的表彰,应该说其中也有他爱人的一份牺牲和奉献。
这次在西安参加全省联县扶贫表彰会以后,张富来又满腔热忱地前往白河县,按照省上“联县联乡包村扶贫”的统一部署开展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