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03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 中国“霸王花”异国怒放 图片新闻 救救新疆大头鱼 锦州出土150年前贡酒 凤翔有个森林村庄 尿疗奇人登上国际讲坛

当前版:第A5版:北国周末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
05

救救新疆大头鱼

文/张雪城

前不久,国内环境专家在塔里木河流域调研后发现,被我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的新疆大头鱼,数量少得惊人。有人断言:如不采取拯救措施,这种珍稀鱼种,将“游”不到下个世纪。消息传出,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新疆大头鱼衰亡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像古时的恐龙一样被自然淘汰,最终从地球上消失吗?笔者带着这些疑问,专程赶到塔里木盆地进行了采访。

据考证,新疆大头鱼是随着青藏高原抬升逐渐形成的世界珍稀物种。在20多年前的数千万年里,一直是塔里木河流域的主人,是当地特有的土著鱼类。这种鱼头较大、吻扁平,体呈棱形略侧扁,胸部无鳞,体长约1米,体重高达60多公斤;行动威猛,曾把数百米长的巨型鱼网撞得千疮百孔。

新疆大头鱼炖出来的汤白得象牛奶,肉象豆腐,肉质丰腴可口,富含脂肪,营养价值极高。它曾是古罗布泊人的主要食粮。清徐松《西域水道记》中,也有关于古罗布泊人“不食五谷,以鱼为粮”的记载。据当地老人介绍,他们的祖先当时吃大头鱼不用油盐,只用清水煮着吃,因这种汤保健价值高,以至当地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后来,大批西方探险家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大头鱼的美名遂传遍世界,其食用和科学价值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新疆大头鱼过去主要栖息在古称“西海”的博斯腾湖。此湖地处南疆干旱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是新疆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这里气候温和,水泊连天,芳草萋萋,是鱼类生长的理想之地。在60年代,博斯腾湖每年可捕获新疆大头鱼1000多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渔场”。然而,时下在诺大的博斯腾湖却很难再看到新疆大头鱼的踪迹。新疆环保研究部门曾于1989年在那里雇了6名渔民,花了一月的时间,硬是没能得到一尾标本。他们离开那里时,还专门叮嘱当地渔民,若捕到了新疆大头鱼可放在白酒里保存,研究部门将出高价购买。尽管如此,7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没弄到一条大头鱼。

新疆大头鱼是不是绝种了呢?不久前有关专家调研时,在南疆重镇阿克苏附近的艾西曼湖群、车尔臣河的喀依拉克湖,以及古龟兹国地域内的克孜尔水库就发现了少量的新疆大头鱼。但专家说这种情况并不容乐观,这只不过是新疆大头鱼仅存的最后几块“根据地”罢了。

新疆大头鱼为何会如此之快就走向衰亡了呢?当地的维吾尔族同胞告诉笔者,新疆大头鱼每年7月繁殖后代,这时沙漠里第一次来洪水,众多鱼群顺水而下,大头母鱼却迎着水向上冲。“她”身后跟着一条条公鱼,当母鱼在上游找到肥美的水草地后,就从嘴里吐出丝一样的唾液,在水草间织一座透明的“宫殿”,母鱼住进去后就把卵子排到体外。只有第一个跟上来的公鱼才有资格进来“成亲”。事实上公鱼一游进来母鱼就走了,“生儿育女”就全落在公鱼身上。公鱼的精子和母鱼的卵子结合仅几个小时,小鱼就出世了。这时公鱼开始带着小鱼往下游走,但路上若遇上了它们的“母亲”,小鱼就惨了,因为母鱼以吃小鱼为乐。所以每次小鱼出生后,总有大批丧生。母鱼的这一“恶习”,影响了新疆大头鱼的发展。

有关专家说,这还不是主要原因。造成大头鱼在过去20多年里迅速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水利设施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再也回不到“故乡”博斯腾湖的新疆大头鱼,因为在河道里很难找到产卵的地方,所以很难繁殖。由此造成得不到新生群体补充的大头鱼,或者老死,或者捕一条少一条。

此外,新疆大头鱼突击掠食性差,食物营养保证受限;动作缓慢,容易被捕捉。这也制约了它的种群扩大。

值得庆幸的是,此事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人们将根据专家的意见建立大头鱼保护区,采取多种可行性措施拯救这一世界珍稀鱼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