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许可:擅施滥施等于自杀
作这个题目,笔者绝无哗众取宠之意,而是在研究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后得出的结论。这里不妨举出三例:
例一:郑州市挂面机制造厂是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优秀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东方”牌挂面机在全国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990年8月,该厂帮助郑州市二七区刘胡垌乡建起了郑州市挂面机制造分厂。从实际情况来看,分厂虽然是在该厂的帮助下建起的,但两厂却是相对独立的企业法人,不存在主管与被管、总厂与分厂的关系。出人意料的是,事情发展到可悲的一面竟然是因为该厂进一步“扶持”分厂的结果。原来,该厂为了扩大对分厂的帮助,使其产品打开销路,在没有签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情况下就默许分厂使用其“东方”牌注册商标。由于该厂对分厂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分厂制造的食品机械质量得不到保证,而部分客户又误认为是正牌的“东方”产品,购回后机械不能正常运转。去年10月以来,全国各地的用户纷纷向有关部门投诉。后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多项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最近,郑州市工商局对这两个厂擅施商标许可和擅用商标行为分别给予了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例二:天津“狗不理”包子集团是一家在全国饮食行业享有盛誉的老字号,“狗不理”作为一个服务标记可以说是妇孺皆知。1993年下半年,天津“狗不理”包子集团率先申请并取得了“狗不理”服务标记的商标权。鉴于“狗不理”的知名度非同一般,全国很多地方的饮食餐馆都假冒“狗不理”的名义促销商品。天津“狗不理”包子集团为了保护企业利益,于1996年宣布打“假”,匆忙之中作出了一个并不明智的决定,即先后许可全国各地60多家门店使用自己的“狗不理”服务商标。由于滥施许可,不仅没有起到制止假冒的目的,反而使得鱼目混珠的现象更加严重,此举大大背离了该集团打算通过遍施许可、让顾客真正识别正宗商品从而自觉抵制假货的初衷。据很多消费者反映,现在的“狗不理”包子价格已经高出以前的一倍,但质量却大不如以前了,在街头,谁都标明是正宗,可是要想买到真正的“狗不理”,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长此下去,“狗不理”怕是要真正变成狗不理了。
例三:湖北房县是一个出产优质木耳的地方,所产木耳色泽乌黑,个大肉肥,形如飞燕。为了开发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房县土产公司于1989年4月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申请并获准注册了“房燕”牌商标。“房燕”注册之初,县土产公司充分运用商标战略,以商标为武器,靠优质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抢占了大片市场,产品在省内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企业经济效益随之大幅度上升,同时也为当地的财政收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1994年以后,房县土产公司为了眼前利益,竟然向其他企业大量出售印有“房燕”商标标识的包装盒,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公开许可他人假冒自己的牌子。加之内部管理混乱,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购买其包装,甚至私印偷印,以此牟取暴利,一时间,“房燕”木耳假货横飞。房县土产公司虽然靠出卖自己的包装盒获取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收入,换来的却是信誉扫地,新老客户离其而去,最终砸掉了牌子,卖掉了自己。一个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名优商标就这样被错误的商标许可战略给葬送了。
企业依法占有商标权后,也就同时取得了商标使用许可这一特定权利,能否正确运用已经获得的合法权利去有效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而又必须谨慎对待的大问题。享誉全球的美国“可口可乐”饮料能在世界19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主要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正确运用商标使用许可战略的结果。与此相反,企业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如果只图眼前利益,轻施滥施商标许可,那就会有损害顾客利益并最终砸自己牌子的危险。
商标是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受到丝毫损伤,这一点,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尤为突出。商标更是一种无形的巨额财富资源。据中国商标评估中心最新公布的结果,名列榜首的“红塔山”商标价值高达332亿元,商标的内涵价值可见一斑。企业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商标使用许可这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实现其市场占有率,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造成商标许可轻施滥施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对商标法规研究不够,对商标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金钱利益在许多人的眼里还表现得至高无上。在金钱观念和无知观念的驱使下,不少企业对自己的商标,甚至是知名商标爱惜不够,轻施许可,使其“明珠投暗”,名誉受损。有的目光短浅,滥施许可,导致产品鱼目混珠,自己牌子砸了活该,顾客也跟着受害;有的为了眼前效益,不惜出卖带有自己商标的包装,公开支持他人假冒自己的产品,其结局必然是咎由自取。
因此,企业必须科学考察商标使用许可的利与弊,自觉提高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意识,切实履行许可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正确运用自己的合法权利,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企业保驾护航。
(敖光东刘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