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筑巢引风先抓班子借梯上楼走好步
城固县陈邸村净化村企发展环境
本报讯 城固县博望镇陈邸村党支部“以廉促活”,努力做到“筑巢引凤”先抓班子, “借梯上楼”走好步子,率领村民奔上共同致富之路。到1996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04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272万元,集体积累142.5万元,分别比10年前增长8倍、2倍、9倍;实现利税242万元,村民年收入也由300多元增加到1284元。因此,村上被县上定为小康示范村,多次被汉中市、城固县评为先进。最近,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新被光荣地评为陕西省劳模。
在村民们的心里头,陈邸村党支部是个“廉政勤政”的好班子。作为“一班之长”的李成新,从解放初至今,一直是村上的“带路人”,乡亲们夸其“信得过”。近些年,这个村在实施“筑巢引凤”的兴工活商大计时,党支部一开始就制订了“六不”的规定,即:对来村办厂的个人或单位,村组干部一律不吃请、不揩油、不乱拿钱物,不随意更改合同,不安排亲属进厂,不搞乱摊派。为了认真落实,他们还完善了检查落实和奖罚措施。据有关领导和村民们反映:村干部执行“六不”不马虎。在这方面党支部书记李成新带头严以律己。有的引进企业的老板为了和村上搞好关系,主动表示:只要是李支书介绍的人,可立即安排进厂,并安排好工种,待遇从优。但是,到现在李支书也没介绍过一个人。党支部成员说到做到,来村办企业的人吃了定心丸。到去年10月,陈邸村吸引外地技术和管理人才22名,引进资金417万元,企业项目12个,先后引进和独办了胶合板厂、农产品脱水厂、涂料厂、玻璃纤维瓦厂、面粉厂等8家企业。今年3月下旬,他们又分别与韩国、日本的客商,签订了盐渍生产线。
党支部的3名成员,对联办企业实行无偿“全程服务”,在经营上制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保证用地的前提下,他们投资140万元,完善了用电、用水、用房等配套设施。他们把引进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从来村考察、立项、选址、筹建到“三通”(水、电、路)、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到有关方面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都是“一陪到底”,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胶合板厂上马后,一度经费紧张。党支书李成新主动借来3台拖拉机主机作动力,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又从家里拿出1万元,担保贷款5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眼目下,这家厂子已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就是这样,他们也没吃过企业一顿饭,没喝过一瓶酒。
陈邸村党支部设身处地地为引进企业保驾护航,良化附近的社会秩序和经营环境。该村地处县城的城乡结合部,社情较复杂,经常有不法之徒来引进企业作乱。对此,党支部经常对村民进行法规及乡规民约教育,并在重点地段不定期地组织民兵巡逻,配合公安机关查处案件,一次,几个不务正业者对引进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村党支部立即组织民兵进行劝阻,李成新支书还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进行斗争。在正义面前,恶棍们见势不好灰溜溜地走了。
企业临近农家和耕地,难免与村民发生纠纷。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党支部总是严格要求村民,积极调处,及时化解矛盾。多年来,引进的企业除应交的承包款、管理费、租金等合理收费外,村上从不搞摊派,从而为外地人来村办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不久前,县上还在这里召开了示范现场会。(齐天)
编后语起步晚、底子薄的地方,如何发展乡镇企业?城固县博望镇陈邸村党支部的做法,值得借鉴。
“筑巢引凤”的口号喊了多年,为什么“巢”总是筑不起,或者“巢”筑起了,“凤”飞不来,再不然飞来了又飞走了,甚至“病瘫”在那里,何故?除了乡镇企业自身的原因外,“筑巢引凤”者思路不端正,对引进企业“吃拿卡要”,甚至巧立名目集资摊派,弄得引进企业关卡林立,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不能说不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有关乡企和一些地方,应当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乡企的发展,光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行,还要有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好环境出好机制,好环境出好班子,好环境出好质量,好环境出好效益。对此,应该形成人们的共识。
推而论之,陈邸村的经验对我们的集体企业、乃至国有企业,也是有可学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