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13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欣慰与自豪 教育·孔子及其它 题友人《牡丹》图 捕蝶图 切片以求本质断面以还原性 芙蓉出水别样红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芙蓉出水别样红

——记西安市五一剧团演员周芙蓉

温亮浩

前不久,新编秦腔《生死牌》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中播出。当晚,主人公王玉环的饰演者——五一剧团演员周芙蓉家电话不绝,观众或赞誉或感怀,其情怦然动。演了20来年戏,多次荣获省市大奖的周芙蓉,禁不住潸然泪下感慨万千,细思量,走到今天很是不易。

熟识周芙蓉的人都知道,她艺术上的成功,凭藉两件“宝”:一是吃苦,二是好学。

1977年4月周芙蓉抱着琵琶考入西安市秦腔三团(现五一剧团的前身),时年16岁。原习琵琶的她,进了剧团后,却是师从徐彦民、刘印堂,与一班师弟师妹学习表演。学表演先练功。年少筋骨柔。那些不足10岁的师弟师妹们,练功时尚且难忍难耐,年届16的周芙蓉,其苦痛更是可想而知。但生性倔强好胜的她,嘴唇咬破不吭声,有泪只留眼眶里转。父亲顿生怜痛之情:“芙蓉,咱不练咧,学点别的吧?”周芙蓉没有答应。打这以后,人家7点到,她则5点起,自个练完一遍,再跟大伙一块练。

周芙蓉当年是这样咬着牙苦练,如今还是苦练得直咬牙。节假日,别人或游玩或串门,她则邀上爱人一起去剧场,请爱人给她作保护,一练就是大半天。腿练青跌紫,贴上膏药接着练;腰练酸练疼,歇口气继续练,直练得两腿贴满膏药,练得个严重骨质增生。

年届36岁的周芙蓉,练起那些柔韧性强、危险性大的动作来,仍是孜孜以求毫不懈怠。累和痛还好说,万一有个闪失,那就不仅仅是皮肉之伤了,而是有可能影响她今后的生活。有人劝她:“有好嗓子,就不用去练那些高、难、险的动作了。”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有副好嗓子就放弃练动作。她认为,演员的创作是源于生活始于剧本的二度创作,无情难感人,无技不惊绝。融入角色,以情感人,是演员演好戏的一方面,而动作达意表情、体现角色个性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夜深人静时,她常常强忍练功后的疼痛,热泪潸然。她扪心自问:为了何来!为了何来?为了艺术,为了观众!一想到此,她有了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精神。以前是拣节假日跑剧团练,现在她不惜将爱女的小床挤到阳台,把两居室的房子腾出一间,置钢琴,装大镜,建成了家庭练功房。

苦练出绝活。1982年,周芙蓉在《挂画》中饰演耶律含嫣,双脚在椅上频繁转换,如履平地;椅上“金鸡独立”,纹丝不动;椅上“探海”、 “犀牛望月”,身倾腿扭柔软自如……1993年在《八件衣》中饰演杜秀英,公堂上杜秀英自杀身亡,通体僵硬仰面而倒,动作干脆、惊险,赢得通堂好彩。今年的新编《生死牌》中,主人公王玉环“上桌摸牌”、“呈牌下桌”,尽是高、难、险、绝的动作。周芙蓉的戏,几乎场场有绝活。这些绝活,生动真切地体现了角色的个性,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让人难以忘怀。

表演细腻,唱腔优美,演谁像谁,极具个性,是观众对周芙蓉的评说。“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则是周芙蓉为自己设定的艺术追求。周芙蓉说,观众的评说让我欣慰也令我忐忑;我的追求,具体点说就是力争戏演得更好,力争观众对我更满意,虽然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我不会放弃追求。

周芙蓉的艺术追求塑造了她虚心好学的品性。为了吃透剧本把握角色、全身心地融入角色演好角色,她不仅花时费功地翻书查阅相关年代、相关人物的资料,而且还坚持做到接受角色后写角色自传,演完角色后写心得体会。

苦练加好学,周芙蓉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演了几十部戏,塑造了几十个角色,虽然有的剧情时间跨度大、角色年龄层次不一,有时还是旧角新演,但周芙蓉凭她的苦练和好学,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和褒扬。以至她下乡演出时,观众或称其为杜秀英或称其为桃花……周芙蓉说,他们不知道我的真实姓名,可时隔多年,他们还记得我还记得那些角色,实在让我感动!

周芙蓉正在为秦腔艺术而努力奋发着。优美的唱腔,娴熟的技巧,底蕴深厚的功力,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使她大受观众的欢迎。日前,从艺之余,她又撰文,对某些人贬秦腔唱为“吼”的无知妄说痛辟之,痛快痛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