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浇铸巍峨(报告文学)
——记全国建材系统劳模、泾阳县水泥厂厂长蒙兴焕
李建平迟·骋曹新明李德文
蒙兴焕从进厂第一天起,就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把在这儿干活做为一种谋生的方式,而把这个水泥厂当作他实施抱负的场所。那时,一切正确的东西都被批判了,打倒了,砸烂了,该确立的东西却未被立起来。人们的思想很不稳定。就连工厂里的生产班、组也以连、排建制,正常的生产,也往往得让步于“革命”。蒙兴焕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贫困的现实生活使他对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本能地产生一种反感,真可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将全付心思都用在了工厂的建设之上。不能明着干,他就偷着干,担任排长的他曾带领三位民工“秘密出击”,夜战工地,一个通宵挖坑运土六、七十方,赶天明建好了磨机槽。次日一上工,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想不到在当时的形势下还有如此之傻人。
谁也难以想象,后来成为泾阳县财政支柱产业,第一利税大户,全国建材行业一颗璀璨明珠的泾阳县水泥厂,当年竟起步于原铁厂所废弃的两只“蛋蛋窑”。这些刚刚走出田野的工人们所进行的劳动,其实完全同于农村砖瓦窑上那些农民们烧制砖瓦的劳动一样,一切都得靠繁重的人工去操作,甚至比农民劳动中所受的劳累程度和污染程度更大些。不仅如此,这“蛋蛋窑”产量低、质量差,一年生产下来往往使厂子亏损1.6万元。不知是受启发于工人们沉重劳作时那一声声筋肉撕裂般的呻吟,还是出于对工厂前途心急如焚的担忧,蒙兴焕既没有毛遂自荐,也没有主动请缨,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利用工余时间查资料,访同行,和工友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方案议了一个又一个,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在不断摸索中,一个改“蛋蛋窑”为土立窑的构想终于成熟。
厂领导发现蒙兴焕是棵苗子,他爱厂如家,不但有文化,而且肯钻研,就放手将设备改造工程交给他和几位工人们去完成。这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工人们自己完成的技改项目:从图纸设计到具体施工,都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土立窑终于建起来了,它克服了“蛋蛋窑”很多的不足,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益较前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他们又发现了土立窑采用的土炕烘干法还不太理想,误时、费工、消耗高,烘干效果不尽人意。他们又到西安冶金学院请教专家、教授,改建成流态化烘干机,使生产效益一一子提高了3倍,此技改项目一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下子,全厂轰动了,鼎沸了。厂领导从此更器重蒙兴焕了,工人们也更加对这个整日默默干活的工友刮目相看和敬佩不已;蒙兴焕自己心里也暗暗高兴,他从这初次成功的喜悦之中,再次发现了自己那从小就立下的愿望其实并没有残忍的离他而远去,而且这个愿望现在对他来说更加具体化和更加亲切化了。
巍巍嵯峨啊,你是一座硕大的基座么,创业者们一定要为你浇铸出一个辉煌的未来。 (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