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隔代教育的负效应
文/南林
年轻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图省事,将孩子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人由于赋闲在家,难耐寂寞,也乐于代劳。此种现象被教育专家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利的。
其一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由于“隔代亲”的缘故,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甚。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实行“全程服务”,孩子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想要什么东西,不论是否合理,老人总是想尽办法满足。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这种由老人架设的“温室”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弱点,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其二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与年轻父母相比,祖辈知识老化,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观念上仍延袭陈旧的老一套,因此,“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死板、智商低,接受新知识也慢,反应也不灵敏。
三不利于孩子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祖辈在年龄上已步入晚年,普遍有心理障碍,具体表现: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方面心理倾向。孩子长期与之相处,容易产生自卑厌学、考试紧张、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心理素质不过硬,不但难成才,也难于溶入社会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协助子女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