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05日
头版
01

踏平坎坷成大道

——记省劳模、户县余下造纸厂厂长刘建文

田勇刚杨晓明

有人说:户县农民多能人。撇开名扬海内外的户县农民画不说,单就做买卖办厂子而言,没念过多少书的人,不管多复杂的设备,看一眼就会修,谈起生意一点也不比南方人差,私人拥有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资产的不在少数。有的农民手里握着十几项国家专利。前不久,记者专程到户县余下造纸厂采访了厂长刘建文,真正见识到了能人的风采。

刘建文,1945年2月生,身材魁梧,精神饱满,说起话来快言快语,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谈起办企业的艰辛坎坷,老刘感慨颇多。1977年,余下造纸厂建成投产。几年过去了,但厂子很不景气,生产上不去,质量不过关,市场无销路,工人发不出工资,只好以纸代钱。镇领导无奈之中想起了刘建文,请他出山。当时老刘是镇上的业余教育专干,镇领导让他先当副厂长,熟悉情况之后再挑大梁。就这样,1981年刘建文来到造纸厂当了副厂长。这个时期改革尚未全面铺开,人的思想还很僵化,集体企业就是“二国营”,出勤不出力的现象还很普遍,产品质量很差,打不开销路,企业连年亏损。在经营实践中,刘建文深深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搞好企业,必须“一靠人才、二靠科技、三靠管理”。

1985年,借着国家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的东风,刘建文大胆提出自己承包造纸厂,在镇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头一年交6万元,第二年交7万元,第三年交8万元。比起过去那倒贴的买卖,镇上当然求之不得。老刘深知办厂容易管理难,所以他一直把“以管理促生产、以管理促质量、以管理出人才、以管理求发展”作为自己经营企业的主导思想。上任伊始,他先抓了“三改”。一改用人制度,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在稳定一线职工队伍方面,他亲自出面,以每人晋升两级工资的代价,将前几年嫌工资低而离厂回家的12名车间技术骨干请了回来;在安排职能部门和领导班子方面,他以晋升工资、享受副厂级待遇的条件将全镇的财务尖子挖到厂里当财务科长,还把县橡胶厂的造纸设备专家(专业并不对口)拉到厂里当技术科长,生产、供销部门也都起用了认真负责、勇于开拓的同志,组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与此同时,他还在省造纸研究所、西北轻工业学院造纸系等单位聘请了10多位高级技术人员、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定期来厂现场解决难题。二改管理制度,从原料采购运输、出勤纪律、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一整套考核指标和规章制度。根据这些制度,老刘实行了“严管理、宽处罚、违纪必究、贡献有奖”的低工资、高奖励的办法,分别设立了节约奖、超产奖、安全奖、全勤奖、质量奖、合理化建议奖等一系列奖励项目,即在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千方百计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上。三改技术设备,积极引进西北轻工业学院和省造纸研究所的技术,扩大了制浆能力,新增了细筛和导流式成形器,并新建了一条生产线,在全国乡镇企业中首家对纸机使用微机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产品也由原来单一的包装纸发展到有光纸、中高档双面光铝箔衬纸。“三改”的推行,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余下造纸厂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为了给企业筹集资金、更新设备,老刘把难场受扎了。坐上长途车,住进小旅馆,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向上面要一点钱,在银行贷一点钱,再自己凑一点钱,终于买回了一台1092纸机。当时造纸所用的主要原料烧碱属计划供应,刘厂长到内蒙、甘肃等地到处活动,搞来了烧碱,解除了企业的当务之急。他还在一家破产企业拉回了一堆廉价设备,又咬牙动用大修费改造了一台旧设备。1987年,老刘下决心一次性投资19万元,搞了一条电力专线,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户县还有一个名扬全国的产业——铝箔业,全国10多个省市的烟厂都从户县进货。但铝箔衬纸却得从外地进货。每年2万吨的需求量,钱都让外地人挣跑了。老刘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户县有个靠拾破烂起家的私营企业“黑牛机械公司”,黑牛发明了铝箔机,又开始生产衬纸机,很快有用户上门买纸。黑牛来到余下造纸厂求纸,老刘当即提出用3倍价钱买黑牛的机器,条件当然是连用户一起带来。双方拍板成交,这下子,每吨纸不仅多卖几百元,还打开了一个新市场。1988年,余下造纸厂正式转产,专门生产铝箔衬纸,这一年,还增加了两台新设备,资产增值到280万元,年产量达到1400吨,税收一下子上升到30万元。余下造纸厂成了户县工业的一颗新星。

在余下造纸厂产值效益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户县忽然间冒出了大大小小20多家造纸厂,产品基本一样,竞争十分激烈。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刘建文感到“企业要生存,发展是硬道理”。如果说:“船小好调头”是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优势,那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战略,才能做到“船大抗风浪”,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991年,在麦草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刘建文建议扩大草场。当时领导班子的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这样既占资金,又劳神费劲。老刘力排众议,决定扩大草场20亩,储草2000吨,结果不久麦草价格上涨,仅此一项就为厂里创利30多万元。1994年底,他高瞻远瞩,提出了扩大企业规模的计划,1995年即付诸实施,投资近1000万元,新上了一条1092长网生产线。从征地、贷款到设计施工,他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顺利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目标。他还决定改3号园网纸机为长网生产线,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近几年随着政策的开放搞活,刘建文熟悉的许多能人,都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私营企业,成了百万富翁,而刘建文却始终一心一意地办他的集体企业。他常说,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基层干部,不能总想着个人赚钱,而抛开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不管,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奉献。1985年至1990年纸厂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期满,按照与镇政府签定的合同结算,刘建文个人应得50多万元,但他一分钱也没有拿。以后的六、七年,他又主动放弃了各种奖金近50万元,十几年加起来,他把个人应得的100多万元全部用在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为职工办实事上。

踏平坎坷成大道。在刘建文的带领下,户县余下造纸厂的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共同奋进,使该厂由原来只有60多个工人、1台旧纸机、固定资产不到40万元、年产值仅10多万元、已连续多年亏损面临停办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名职工、固定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年产值3000万元、年上缴国家税金225万元的明星企业。今年,刘建文也被省委、省政府授于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职工大会上,刘建文又提出,再上一条1880长网生产线,1998年底年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6000万元。“有志者,事竟成”。“能人”刘建文,成功在向你招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