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05日
头版
01

浇铸巍峨报告文学)

——记全国建材系统劳模、泾阳县水泥厂厂长蒙兴焕

李建平迟骋曹新明 李德文

牢固树立“用户第一”的经营思想,转变经营方式,强化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扩大营销队伍和销售网点。

清收外欠,对非生产性费用开支,一律实行厂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尽量压缩物质库存量,大搞双增双节活动,努力开源节流。

就这样,蒙兴焕的几着棋走下来,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他们所要追求的“质量高、决策准、消耗低、效益好”的管理优势。

随着企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那曾填补了中国建材建筑史上空白的“泾阳型”回转窑,其运作能力已达极限,使企业发展速度受到限制,阻碍了经济效益的长足增长。继续加大技改力度,更新窑型。——这想法在蒙兴焕脑海里奔腾了多年。所以,他出任厂长后,一直想将这一利国利厂,造福人民的想法变为现实。

这是一种风险之举,正如人们常说的:“不技改是等着死,技改了是抢着死。”因为即使在改造中不出意外事故,技改当年也会冲击正常生产,降低产量,减少利税,影响职工收入;假如技改失败,不但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领导者也会身败名裂。

与其等死,不如战死。不战,怎能去寻求新的突破,怎会去实现新的跨越呢?

职代会终于通过了他的窑改提案。

据专家测算,改造一号窑需要资金2400多万元。这可愁死了蒙兴焕及蒙兴焕们。要知道,就是把他们厂里的“家底”全搭上,还有15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开弓没有回头箭,蒙兴焕只要认准的事,非要干到底不可。他上北京,跑西安,四处奔忙,八方求援,终于使国家建材局同意将“泾阳型”一号窑技改列为重点革新改造项目,并批准立了项。

但是,那1815万元专项贷款迟迟不得到位。蒙兴焕只得这里借一点,那里抓一点,厂里垫付资金380余万元,使技改工程总算启动了。

蒙兴焕和泾阳县水泥厂在技改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有关领导。省农行一位副行长亲自率领省、市、县三级行业务负责同志,专程到泾阳县水泥厂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项资金终于顺利进帐了。

在一号窑技改中,蒙兴焕这位长期在生产一线的水泥行家,将求实态度和创新意识紧密结合,充分表现了一位技改决策者和施工指挥者的卓越才能。他通过调查摸底、探讨、论证,果断否定了不符合本厂实际的原设计方案,提出按照“三级旋风三钵预热加一燃烧室”的模式对一号窑进行改造的方案,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技改失误。

在组织施工中,蒙兴焕综合运用气象学、运筹学和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巧妙安排,边施工,边生产,保证了生产、技改两不误。两个月完成了一号窑的技改工程。接着,又乘胜出击,用一个半月对二号窑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造。结果,他们只用了2700多万元,就成功地用一条窑的投资对两条窑进行了改造,生产能力由10万吨增加到30万吨,创了同类型窑技改工程投资最小,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先例,获得了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成果一等奖。

(连载五)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