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记省劳模、未央区中医医院骨外科鲁俊萍副主任医师
刚刚参加过省劳模表彰大会的鲁俊萍,不像想象中那么兴奋。她神色凝重,情绪略显低沉,最近,她的儿媳在西安市内某医院分娩时,不该发生的医疗失误夺走了一个美丽的小生命。生性刚强、执著于事业的鲁俊萍这次被家中的不幸触动了。做为医生,她是称职的,是全院业务上的带头人,经她的手挽救过许许多多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人;做为女人,她又深感内疚,平时工作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儿媳从怀孕到临产,很少能抽出时间过问一下。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特别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她在妇产科方面经验丰富,堪称中医医院内的“权威”。
于是,谈话便伴随着这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喜怒哀乐,从她最初接触的妇产科开始。
1967年,鲁俊萍以优异的成绩从宝鸡卫校毕业,来到西安西郊丈八沟的一家乡间卫生院工作。那时她风华正茂,热情万丈,结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很快成为一名受领导赞扬和群众喜爱的妇产科医生。1976年,她服从组织安排,调到了未央区大明宫卫生院(现在的未央区中医院的前身)。
七十年代的乡村卫生院,条件是很艰苦的。医院只有几间破旧的平房,医疗设备简陋而奇缺,全院共10几个人,鲁俊萍自然还搞妇产科。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妇产科却肩负着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任务: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全乡妇女的妇科病诊治,育龄妇女的接生、人流、结扎等工作都要由鲁俊萍做。她每天早早地骑车从家里赶来,整理、消毒手术器械,做手术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天黑了才赶回家,常常还要挤出时间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做医疗笔记,不断在医术上提高自己。
那时,每年都有计划生育运动月,集中在冬春两季。开始的时候,她常常拉上架子车,装上医用高压消毒锅和其他器械,走村串巷,上门为育龄妇女结扎、上环。以后随着运动的深入,手术人数的增加,她只能分期分批地在医院做手术。每天早上一上班,院子里便挤满了要做手术的妇女。为了不让这些人久等,鲁俊萍每天来得更早了。除了手术器械的严格消毒要她亲自做,她还必须每天用新洁尔灵杀菌液泡自己的手和胳膊,橡胶手术手套带上后一天不能卸,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别人帮忙。天暖和了还好说,严冬时节,满胳膊被杀菌液泡得起皮肤裂口,但还要咬紧牙关坚持每日刷泡,那痛苦非意志坚强者莫为。长期的手术台工作,使小便潴留,鲁俊萍以后落下了慢性肾盂肾炎;消毒液长期的侵蚀,鲁俊萍的胳膊如今还留下紫色的疤痂。值得欣慰的是,经她的手术数千计,从没有一例出现失误。她的妇科手术做得快,准、痛苦少,所以虽然大明宫地区毗邻城区,许多妇女宁愿找这儿的鲁大夫,也不进城做手术,她多次受到乡、区、市表彰。
1983年,医院勇立改革潮头,率先和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联合办院,创办大明宫骨科医院,突出特色门诊,从而使医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医院的转折点,同时也是鲁俊萍业务发展的新契机。两家医院刚拍板定案,第二天,红会医院便转来20多位住院病人,红会医院来的两名医生晚上下班要回家,那么谁管这些病人呢?院领导把医院里的几十个人在脑子中思来想去,最后选定了鲁俊萍,原因有二:一是她拿过手术刀(虽然是妇产科,非骨科);二是她年轻肯学,有上进心,医院今后还须有自己培养的骨科医生。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