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辉煌的香港厅文/顾育豹
有幸受友人之邀进入人民大会堂,参观刚刚装饰停当的香港厅,归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总面积870平方米耗资3000多万人民币的香港厅,从西南门厅走进去,迎面可见一块石碑,系从香港本土运来,上题“回归”二字。此石碑,犹如一团美丽、炽烈的火焰,煎沸了我胸中的万斛热泉,烧灼着我火辣辣的歌喉。我知道,这是香港同胞百余年来的心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发布之后,各项迎接香港回归的工作依次展开。去年,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香港代表急切建议设立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于1959年建造的人民大会堂,在一个个以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命名的大厅中,尚没有香港厅。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在象征着祖国大家庭的人民大会堂中,让香港有个自己的“家”已迫在眉睫。于是,经过11个月精心施工,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的香港厅诞生了。它是人民大会堂里以行政区命名的厅堂中面积最大的厅。
香港厅有四扇大铜门,一字排开,中间两扇门上各镶嵌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紫荆花图案。与大铜门上半部分的简洁明快相对,大铜门下半部分显得雍容华贵,配以现代气息浓厚的肌理底纹,整个图案给人以既气韵生动又不失凝重端庄之感。
织满紫荆花的地毯铺在大厅内,使香港厅显得温馨而富贵。大厅的顶部圆形是从敦煌壁画中临摹来的,两侧雕有甲午战争等历史画卷,并仿照圆明园凝重典雅的风格,正厅前方悬挂一幅港岛璀璨的夜景图,加上厅内有尊林则徐塑像,其时空跳跃设计,使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重睹了历史的画卷:林则徐严峻的目光,关天培与虎门共存亡的慷慨悲誓,三百多尊大炮震天撼地的神威,焚烧鸦片的熊熊烈焰,三元里急促强劲的锣声,以及那招展飘卷于椰林上空的“平英”大旗……
在南门人口处,转过屏门,可见一块晶莹剔透的璧玉,其喻意是“完璧归赵”。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厅内陈设着一个中华白海啄的雕塑。香港特区筹委会庆典小组曾通过建议,以中华白海豚作为庆典吉祥物。它在长江一带水域出生,长大游出大洋后,又回长江一带生产下一代,象征香港回归母体最合适不过。因此,这个香港回归吉祥物摆在厅内,寄托着港胞的一片热爱祖国的心意。历经百年屈辱,游子今日回家,香港厅的设计凝聚着北京、香港两地建筑师的心血。从此,香港同胞在人民大会堂有了自己纵论国家大事的地方。我感到自豪,我的祖国有这么一颗灿烂的东方之珠。哦,美丽而辉煌的香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