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如此关怀
文/孔明
我问一位妙龄女郎:“你最怕什么?”她眉头一扬,脸上堆满妩媚的笑:“关怀!”我就生气了,作长辈状教训她:“你爸你妈是怎样关怀你的,居然让你怕了?你吃过黄连吗?知不知道蜂蜜比黄连甜?”
姑娘就把她父母对她的关怀说了一些,听了,我反倒哑然了。
现在,一夫一妻一个娃,这个娃就成了神仙皇帝,连祖父,祖母都要俯首称臣了,别的三姑六姨更不用说。父母节衣缩食,好吃好喝伺候,好穿好戴不愁,走怕摔了,跑怕栽了;吃怕噎了,喝怕呛了;上树怕摔了,下水怕淹了,睡觉怕凉了,学习怕累了。关怀如山,躲也躲不过。盼着孩子长大,长大了又恐翅膀硬了远走高飞,于是想方设法把孩子拴在裤带上,恨不得走到哪儿,牵到哪儿。有位朋友的女儿学习学得很好,上大学没问题,但他偏要女儿初中毕业时上幼师,后来女儿找对象,他总通不过,嫌甲胖了,将来心脏不好;嫌乙瘦了,干不动力气活;嫌丙太精明,女儿斗不过;嫌丁没文凭,嫁给他划不着;戊人好,可是不灵活,女儿跟了受窝囊;己人也不错,可是太穷了,不能让女儿跟着受穷……如此一晃女儿三十岁了,“关怀”使女儿坐失良机,黄花落尽。
老师以关怀学生为己任。排座位让男女同桌,并非为他们早恋提供方便,而是利用异性排斥原理,以维持教学秩序而已。如果一男一女走到了一起,老师便捕捉蛛丝马迹,以防患于未然。倘有把柄在手,就个别谈话,不依不饶,非把子虚乌有说成确有其事。然后把这作为挽救失足青年的范例写进自己的教学成果里。我上大学时,就有一位女老师特别关怀男生,深更半夜溜进男生宿舍楼,从门缝里窥探男生在干什么。倘谁在刻苦学习,就提个醒:“夜深了,睡吧。”倘有几个光屁股下棋或玩牌,就使劲敲门,大家都知道来者何人,所以死活不开门。第二天,当她跑来算帐,男生们一律装痴卖傻不认帐。平日学生吃饭、穿衣、走路、说话,她都要——过问,一不顺眼就要批评。甚至读什么书,留什么发式,都难逃这位马列主义老太太的火眼金睛。
走向社会后热衷关怀的人更是比比皆是。给你讲刚参加工作,要有眼色,上班要早到迟走,脚手要勤,抢着扫地、打水、抹桌子,睁着眼睛看,耸着耳朵听,凡事不自作主张,夹着尾巴做人……等等,等等。
亲朋好友、乡党怜里,似乎都不乏关怀之心。你升职了,他们跑来祝贺,理直气壮地要吃要喝;你倒霉了,他们跑来替你分忧,一副悲天悯人状。你小两口儿吵架,就有好心人跑来劝架,适得真反说些火上加油的话,你早晚的拉了窗帘,免得几家看了本不该看见的,反而说你生活不检点。你无论走到哪儿,你的前后左右都有人向你行注目礼,说你的发型洋气了,你的眉毛太妖精了,你的眼影太重了,你的嘴唇太红了,你的胸前太露了,你的裙子太透了,你的鞋跟太尖了,你说话太嗲了,你走路太扭了,你不想得最人结果却把人都得最罪了。
人总得有点儿自己的空间吧?如此这版关怀,谁受得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