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献良策企业创辉煌
——秋林企业文化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西安秋林公司是我省一家大型国有商贸企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该企业创出了“以迂为直,以文兴商,以人道驾驭商道”的独特企业文化模式,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机制,强化管理,搞活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月15日,省政府研究室在秋林公司现场主持召开了“秋林企业文化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邀集省市有关领导及知名经济专家教授对秋林企业文化和经营之道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战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事关全局的国企改革今年已进入攻坚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此次研讨会代表发言摘要刊发,期望大家能从秋林成功的经验中能得到一些启示。
秋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钱启民(陕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同志们,秋林企业文化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现在正式召开了。作为一家大型商业企业,西安秋林公司自1995年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以文兴商,以情促销,以德为先的新型企业发展道路。它顺应了现代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表现为现代商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因为企业文化本身就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
樊光鼎(陕西经贸学院院长、博导):企业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是市场竞争的武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秋林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企业以它的自身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取得了文化竞争的胜利。
门忠民(陕西师大经济学院院长):秋林公司之所以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大,总结它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它的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也不单纯是一个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企业文化是秋林公司在两个文明建设上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把这两个融合在一起,渗透在企业经营方向、经营宗旨、经营策略、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由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所以它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便在社会上塑造了一个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好的信誉,成为一个超常规发展的典型。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困难重重,而且困难程度在加剧。秋林同样也是国有企业,它高速发展就给人们很多启示。这就是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特别是商业企业若仅仅理解为所谓市场经济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结果可能在一时获得一点利益,但长久下去非垮不可。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果象秋林公司一样从企业文化建设人手,端正企业经营方向,那么这些企业的前途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黄绥生(省商务厅厅长):秋林公司的经验表明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又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价格、品种严格受国家计划控制,谈不上也用不了多少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商品竞争的无形竞争力。秋林现在除在装潢、装修、包装上作文章外,又特别推出了企业的高雅音乐会,这就把商业更加文化化了。
秋林企业文化贵在以“情”动人
刘延年(西安统计学院院长、教授):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除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外,还应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秋林的“情”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何炼成(西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导):西安是名扬国际的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儒家思想虽不发源于兹,但却是在这里扎根壮大的。象西汉著名商人桑弘羊,还有商业始祖范蠡,他们都有一整套经营方针,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经商、建立企业文化的参考和借鉴,但要作为一种模式硬搬过来不行。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波及到全中国乃至国外,台湾、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都是从长安出发,吸取了东方文化的精髓。秋林企业文化成功的因素就在于既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批判继承,又从西方文化中吸取了一些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将它运用到秋林企业经营活动中去。
王忠民(西北大学副校长、博导):以“情”为核心的文化内容比较全面,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许许多多方面。《三国演义》中刘备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关羽、张飞,但这三人都乐为其所驱策,刘备很大程度是靠一个情字感染了许多人,使“情”延伸出很强的管理功能。
秋林公司将“情”融入商业经营,运用“情”文化在零售业管理中做出了范例。零售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产业,它必须面对广大顾客,面对数量很大的员工。没有“情”的渗透,势必影响管理和经营效果。
在现代社会,文化在商业中是一个非价格性因素,特色经营在竞争中非常重要,文化特性的竞争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常常有一个偏颇,从过分讲求人治走到过分讲求制度化管理,现在探求“情”文化与现代契约制度的结合非常值得研究,怎样让“情”在契约制度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把制度规范与“情”结合在一起。同时又把握这一“度”,既克服无“情”之弊,又注意防止“情”的过度。
张宝通(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觉得秋林文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讲理、讲义、讲情,核心我以为是情。因为这个文化不是一般文化,是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你面对的是消费者,是千万个大众,为客户服务就是要讲情,抓住了这一点其它东西就带起来了;讲理,那就是讲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讲义,就是对顾客以诚相待。把顾客当上帝;你突出“情”字,其它事情就能做好。
权海帆(省委宣传部):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度里,文明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文明,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潜在可靠的经济资源,是获取理想效益的依托,也可以说是无广告的广告,吸引顾客的无形力量。秋林企业文化成功就在于从一个“诚”、一个“信”来展开。我认为只有以“诚”为本,以“信”为本,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在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用文化的方式,用浓浓的“情”字,用精神文明道德规范,来修正市场经济的弊端和缺陷。
秋林明日任重道远
樊光鼎:这几年,秋林公司销售额在不断上升,促销搞得也不错。但和国外的商贸企业相比,还应加快步伐,用一些更高层次的促销手段,比如计算机网络等促使秋林更好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商业、工业都是多角化的经营,商业企业的销售利润总额中至少有15%~20%不是商业经营活动。秋林公司目前已有酒店、旅游公司等,而象日本伊势丹多角化程度已达到40多个。秋林公司要成为一个大型的商贸企业还要不懈的努力,但也不能乱铺“摊子”,而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稳步地推进。现在西方国家普遍都搞立体商业,从发展战略看,有向前发展战略,向后发展战略。如卖服装的也干洗;向后发展的,卖服装的也加工服装,向前发展,卖服装的甚至经销纺织品,卖副食搞陪送等,这些都是当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方式。秋林应将陪送服务搞起来。另外,我主张秋林在郊区兼并一两个企业,搞连锁经营。
黄绥生:目前要加强改革力度,改革力度主攻方向就是股份制、集团化。秋林公司特别是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走集团化路子。如果能象金花公司那样一步上市,就能融入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与此同时,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稳商业主营发展,还可向其他方向延伸。如现在的工业领域亏损、停产企业较多,你们可以抓住这个机遇,搞资产重组,通过兼并、联合、收购、托管等办法来加快秋林的发展,使其不断扩大,用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发展。另外可聘用人才、聘请顾问,秋林要真正在西安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夯实。
刘延年:秋林公司要继续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下功夫。国外商业企业的营业员大多都是大专以上文凭,员工对有关产品的知识、性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国内商业企业职工素质较低,不少仍停留在微笑服务上。秋林的决策层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更快地发展。
张宝通:秋林的企业文化不能仅停留在简单地升国旗、办高雅音乐会上,还要在深层次和广度上下功夫。现在我国商业企业不大重视群众团体的作用和活动,对这些媒体利用不够,企业文化视野还应更宽一些,更广一些。
王改民(省委副秘书长):秋林公司要真正在竞争中保持优胜,应该在三个方面作工作。一是做大,二是做巧,三是做活。做大,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建立股份制,另外就是拓展市场空间,不能光局限于西安,要向省外考虑;第二做巧,我觉得根据目前态势,要把连锁经营搞得规范化、规模化。秋林现在应赶快向居民区、工矿区提供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资产重组。创名店、打品牌,把企业文化过渡到名店效应。第三做活,主要是多元化经营,包括批零结合,多搞一些总经销、总代理,还可以和一些批发市场建立联系。
赵乃森(西安秋林公司经理):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在发言中对秋林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谈了许多好的思路、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使人听了很受启迪。我们受益非浅,将会对我公司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秋林如同正在成长中的小树,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阳光雨露,我深深地谢谢各位园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