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洒向讲台纵关情
——记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程彩云
程彩云,一个年过半百的制图教师。
她很普通,很平凡,是千千万万个默默耕耘在校园的园丁之一。
她很执著,很勤勉,常年累月支撑着病体谱写爱岗敬业的新篇。
人生有诸多不幸,她刚届不惑之年就患上了脊髓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病给她带来的最大痛苦是浑身疼痛,尤其是那一双越来越不听使唤的腿使她苦不堪言,每挪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然而,十多年来,她硬是拖着病体,从不间断地登上讲台。
程彩云住在校内,她的家和教学区仅一路之隔,健康人只需十分钟左右就能稳稳当当走进教学区。这对工作在大都市的上班族来就方便得令人羡慕。然而,就是这一箭之遥,对沉疴在身的程彩云却是一段艰难的行程。下楼、上楼、横穿马路,她要一步一步地挪,一点一点地蹭,少说也要半个小时以上。九十年代初,她的病情加重,失去了自己独立行走的能力,上班下班都由爱人搀扶接送。
行动困难并没有动摇她站稳讲台的决心,她顽强地坚持着上好每一节课。
去年下半年,二环路东段部分开通,这条位于教学区和家属区之间的交通动脉将学校一分为二,原来由家属区大门通向教学区的直道被4条宽阔的快慢车道和三条绿化带切断,新修的路有8条高高的水泥路沿,给行走不便的程彩云带来新的困难。她那人高马大的丈夫推着她上上下下,顾了前头顾不了后头,有时不得不叫儿子帮忙。人行过街天桥修好后,她爱人试着推她从桥上走,结果更加艰难。
在新的困难面前,程彩云没有退缩,路上的时间延长了,她就重新安排时间表。有课的当天,她早上5点就起床,服药、用餐,做好各种准备,6时准时出发。到教研室后,喘一口气,稳定一下心跳,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1969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机械系工艺专业的程彩云,执掌教鞭已20余年,她讲授的制图课在一些人看来就是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两部分,年年岁岁老一套。程彩云认为:科学在发展,国家标准在变化,教学对象也在变。因此讲课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应该不断地变。她年年推出新教案,每次上课都要认真准备,标出重点、难点,讲深讲透。
讲制图课要时常结合图型和展示教学模型,以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形象思维。站立不便她就利用晚上或课前预制好图型;行动困难,她怕课间上厕所耽误上课时间,就坚持不喝水。课间,她从不到教员休息室,而是用这短暂而宝贵的时间答疑解惑。遇到下午有课,中午索性不回家,凑合着吃点饭,再去上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每周五天工作日的推行,制图课由150学时压缩到九十余学时,要用原来2/3时间讲完全部课程,出路只有一条——提高单位时间效率。在程彩云任课的班级同学考试一次次取得好成绩后,程彩云回答得很简单:一手抓教案,力求讲得少而精;一手抓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就拿后者说,她还真有几招;她的第一招是结合图形把课讲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讲课重在从图到物、从物到图的相互转化上,使枯燥乏味的点、面、线生动形象地立起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求知欲;第二招是课堂攻关。对一些难题、典型题随讲随做,当堂消化;第三招是抓“溜边生”。课堂上,程彩云勤提问,被问的对象常常是坐在后排的学生。这一招还真灵,学生争相向前坐,认真听,生怕一问三不知,脸面不好看。第四招是让学生当教师改作业。学生“身分”变了,责任心大大增强,他们在细致精心批改作业中个个瞪大眼睛找别人的错。程彩云自己,则担当起“质检员”的角色,对学生改过的作业她再进行全批全改,逐个检查这些“编外”教师批改作业的准确性。发现错误,她并不笼统否定,而是从图形、图面、图线、尺寸等分解量化中指出问题在那里,同学们时常在恍然大悟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青年学生的思想一直处在动态中,程彩云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她任课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绝大部分学生来自江南水乡,只有两个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今年开学初,程彩云发现其中一个成绩直线下滑,就热情地找他谈心,当了解到这个学生因不合群而产生思想苦闷引起学习下降时,就多方做工作,终于使她和全班同学融为一体。程彩云对同学的爱还体现在一个“严”字上,一次她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位同学的图中有针扎的痕迹,经过仔细查对,确认他和别外一个同学相互抄袭,立即对他们进行严肃的教育,并在全班同学中批评这种不良行为,后来班里再出没有发生类似现象。
程彩云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着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对她也特别关心照顾。制图教师讲课的楼层高,又无固定教室,教研室把最低的四层一间教室作为程彩云的固定教室。在上课前,教师们总是争着为程彩云取教学模型。平时,无论在楼道、走廊,谁见到程教师都要上去扶一把,送一程。同学们对程老师格外敬重和关心,擦黑板、搬教具,凡是能提供的照顾他们都争相去做。去年元旦,同学们还特意给程老师送去一束鲜花,向她表示深深的祝福。
看着程彩云病魔缠身赢弱疲惫的身体,一些好心的同志劝她退下来,其实,她也感到很累很累,但是就是割舍不下三尺讲台,离不开可亲可爱的莘莘学子。她说:“上了18年学,教了数十载书,辛辛苦苦积累了一点经验,应该把它最大限度地奉献出来,提前退下来实在于心不甘”。
如今,当你清晨在东二环路边散步或跑步锻炼时,你会时常看到一个头发斑白的男子推着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教师慢慢地向教学区走去……(聂尔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