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19日
头版
01

开元领头雁王太川

“这真是奇迹!”来西安交大开元集团参观过的不少人都发出共同的赞叹声。

是啊,十多名大学教工,凭着几万元的家底,由一个校办技术开发公司起家,经过七个寒暑的拼搏,竟发展成今日的“开元”——一个资产3亿元,拥有9个内资合营公司和4个中外合资公司及科研机构的大型高科技产业集团。开元的诞生、发展和状大,处处凝结着领头雁王太川的才智、创造、辛劳和奉献……

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贯彻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王太川和西安交大技术开发公司的其他负责人审时度势,在3年来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核心的一条就是以科研、技术力量雄厚的交大为依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并走向市场。提起他们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个项目,还是很有故事性的。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太川去北京出差,和邻座的几位旅客拉起了家常。一位以前在煤矿工作的山西电力局的张师傅说,现在煤矿工人帽子上的矿灯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受潮或者灯壳摔破后铅酸常常流出,既影响矿灯的照明和使用寿命,也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张师傅的一席话引起王太川的联想:“能不能用硅胶代替铅酸充进蓄电池呢?”硅胶技术是西安交大太阳能研究室1985年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此项科研成果被搁置多年。王太川回到交大后,通过论证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引进了硅胶技术成果,公司经二次开发转化为矿灯电池、硅胶蓄电池和硅胶直流电源屏系列产品,作为换代产品被广泛用于煤炭、电力、交通等几十个部门。仅山西运城电力设备厂使用该成果后,新增年产值达千万元。

第一项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王太川和他的同事们便一发而不可收。他们研制开发出广泛用于电力和煤炭部门的DTX多功能电力调度通讯系统,用于毛巾织物厂的提花织物纹制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部门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后,公司又与学校有关单位合作,开发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微型电视摄像机系列产品,包括内窥镜、可视对讲门警、汽车倒车后视器、可视电话、红外监控系统等。据介绍,近几年开元开发的30多项高科技成果中,已有10项被列入国家、省、市火炬计划,4项被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

1994年4月,技术开发公司更名为交大开元(集团)公司。总裁王太川心里清楚,要继续拓展业务,实现规模经营,资金成了发展的瓶颈。于是,他及时提出“科技融资、促进发展”的决策,采取内联外引的办法,积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具有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超微型摄像机及其系列产品被选为1994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并得到650万美元的火炬基金投资,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给他们投资100万美元。用这一投资,开元正在兴建年产20万台家用摄像机、年产20万台汽车后视器,以及年产2万台监控系统和年产10万台可视电话四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可形成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中国民用和工业视觉系统开发、生产基地。近年来,王太川带领开元职工还以房产、人才等人股,大胆吸收国内外资金,创办起4个中外合资公司、9个内资合营公司,并以开元(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化的新型产业。目前该公司除在国内设有15个办事处外,在香港和美国还分别设有代表处和联络处,与美、日、韩、意、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将企业的高科技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杨明洲王来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