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12日

陕西工人报劳动者 长风万里 飞车走刀写人生 打工仔成了公司的“宝贝蛋” 请热爱自己的职工 图片新闻 广告 大嗓门的班头 冷面“克星” 安全操作女状元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劳动者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劳动者
03

飞车走刀写人生

——记“航天奖”获得者李亚杰

文/张毅涛

有人称他是“铣床上的一把飞刀”,有人称他是“技术革新的好手”,更多的人以“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来称赞他。

24年的铣工工作中,无数项军品型号任务的车铣,无数次技术难关的攻克,无数个灯下挥汗走刀的身影,都写下了他一段段不凡的人生经历。

他,就是航天总公司“航天奖”及“航天质量标兵”获得者、7414厂二车间铣工李亚杰。

“既然干了这行当,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24年前,血气方刚,满怀抱负的李亚杰进厂当了一名铣工,这一上铣床就再也没有离开这个岗位。有一次,一位师傅在铣一曲线槽时,李亚杰看到一条行云流水般流畅的曲线盘旋而出,目瞪口呆的他为这位师傅的技术所折服了。于是,李亚杰开始处处留心师傅的操作,从刀具的磨制到装夹,从工件的找正到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每一个小小的操作细节,他都将之装进了脑子里。平时,找来废料,把别人使用过的加工方法,在自己手中操作一遍。就这样日积月累,好于琢磨,勤于动手的李亚杰,技术水平日益见长。

正当李亚杰痴心于铣工工作的时候,厂里有几个去长沙上大学的名额,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已经对铣工这一行当着了迷的李亚杰毅然放弃了这次绝好的机会,同时横下一条心:“既然干了这行当,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要想干出好的产品,就要有心”

多年的铣工工作,李亚杰每干一件产品都抱着干出样子的态度去加工,并且在加工中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心”去加工。

在生产“921”关键零部件时,要铣加工8个弯状喷管的内螺纹,若用原来的刀具加工,产品质量将得不到保证。李亚杰没有盲干,而是一次又一次用不同的刀具进行试验,一遍又一遍磨制着刀具。经过数十次的试验,终于用废丝锥制成了新刀具。在他的精心操作下,型面复杂,加工难度大的8件弯管内螺纹工件全部合格。

李亚杰对产品付出的不只是劳动,更有“爱心”,也就是在他的“爱心”驱动下,他以产品加工质量高被航天总公司授予“航天质量标兵”称号。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近年来,军品任务繁重,对于视工作为生命的李亚杰来说,任务总是排得满满的。一件活刚干完,下一件活又接之而来,于是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在加工某军品型号硬绝热层中,由于几次热试车绝热层屡被烧穿,产品不能交付。产品加工的重担便压在了李亚杰肩上。面对非金属模压碳布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肆虐,面对时不等人的苛刻的加工期限,李亚杰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扑在生产上。白天不停地干,晚上加班到深夜,有时午饭就蹲在铣床旁随便吃点,所有的双休日都用上了,前后用了40天,提前完成了院里急需的产品,保证了产品顺利交付。

一年365天,有300天他都在车间度过,每年平均工时达4000小时的李亚杰,若按正常工作时间计算,已经早早地走在了时间前面。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铣床依旧轰鸣,铣刀仍在飞旋。李亚杰痴情于自己的工作,20年如一日地奋斗在生产一线,用飞旋的铣刀在自己人生的画卷上镌刻了一曲瑰丽的诗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