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19日

陕西工人报劳动者 男儿女儿竞风流 巾帼亮丽钼城 图片新闻 为创办“再就业学校”叫好 陕齿厂上岗培训成制度 九天探险铸丰碑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劳动者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劳动者
03

九天探险铸丰碑

(上接一版)

飞机抖动加剧,机身大倾角大速度开始向地面附落。当飞机速度降到时速159公里时,飞机尾翼突然发出“嘭”的一声响,此时邹延龄已意识到这是尾翼失去操纵作用的表现,飞机已到失速极限状态,并以重力加速度呈自由状态向下附落。如果在12秒钟内改不出失速的飞机,那将会失去一切机会。他摒住呼吸,按地面演练的动作冷静地蹬舵、压杆

安危吉凶,在此一举。当他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系列动作后,飞机进入了正常状态。

成功啦!消息传到地面,公司当即将这一喜讯电告千里之外的航空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发来贺电,赞扬邹延龄机组以超人的胆量和勇气,飞出了外国试飞员都不敢超越的极限,飞出了中国军人的志气。

飞机凯旋,一支支黄白相间的香烟伴随“抽烟啦一”的喊声抛向舱门外……

邹延龄没有止步。5年后,他带领战友们又创造了新的记录,将“大吨位失速特性”试飞由159公里/小时减少到132公里/小时。消息传到大洋彼岸,蒂斯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和一份国际试飞员学会申请表。当两位不同肤色的首席试飞员第二次握手时,蒂斯用力摇了摇邹延龄的肩膀说:“密斯特邹,我愿意同你这样的强者交朋友!”

笑傲“死亡线”

“发动机空中停车再启动”风险科目试飞,是国内39年无人敢于涉足的“飞行禁区”。试飞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拿到民用航空《适航证》,一旦有闪失,就意味着该机只能成为尚不能出嫁的深宫闺秀。

按理,邹延龄完全可以以不是军用机试飞来拒绝承担。这样,就得迫使公司用重金聘请国外试飞员来飞,一个科目下来,又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为了民族航空工业的腾飞,邹延龄和战友们发誓,纵然牺牲,也要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让运八飞机昂首挺立地进人民用国际航空领域。

正当邹延龄和战友梅立生、刘兴、王景海、李惠全5名试飞员对这次试飞充满信心的时候,一件意外在兄弟试飞大队发生了。担负某飞机制造公司试飞的空军某试飞大队在试飞某新型歼击机空中发动机再启动风险科目时,由于启动失败,导致机毁人亡。在该厂工作的大队领航员刘兴爱人以最快的速度将直拔电话打到了大队,叮咛刘兴“咱啥也不图,千万别飞这个科目……”

不幸的消息无疑把本身就有点紧张的心弦又拧成一圈。政委薛维勤问邹延龄:老邹,到底有多大把握?邹延龄说60%。

邹延龄问刘兴敢不敢飞?刘兴说:“你敢飞我就敢飞,不就是再陪你走一趟死亡线吗?”其实,试飞这个科目,邹延龄在89年就动过心,90年初正式向厂方索取有关资料,并调阅了阎良试飞学院运七飞机空中再启动的试飞报告,应该说对这次试飞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成功把握的,尽管如此,但毕竟是首飞,邹延龄把各种后果都考虑到了。他给妻子写了一封类似遗嘱的“委托书”。

秋秀:过几天我去某试飞基地试飞,有一定风险,现交代如下,请遵照:我们家庭是幸福家庭。在此之前我负(欠)你太多,如以后有机会一定偿还。这次执行任务如有(闪)失,家中积蓄请按三个三分之一分配:(即你、孩子三分之二,大姐三分之一,因我小时候的成长大姐帮助太大了。)

此信无情,请见谅。

祝一切都好,千万别忘记我。

延龄

1993.9.8

“委托书”写好后。邹延龄没有直接交给妻子,而是先交给了大队薛维勤政委保管。

1993年9月12日上午,我国试飞中心阎良,风和日丽,一个很难得的试验好天气,机场上站立着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株州等地的50多名专家,观看这决定运八命运的背水一战。

13时48分,邹延龄率一支“蓝天敢死队”,向深邃浩渺的苍穹跃升,20分钟后,飞机爬至4000米高空。

14时25分,邹延龄缓慢地将第四台发动机油门从49度降到20度,飞机速度也调到每小时330公里。

2分钟后,邹延龄下达了顺桨命令。机械师李惠权随即按下了关闭按钮。“哗”地机舱外一声巨响,舱内发动机的转速瞬间从96%下跌到零。运八飞机凭着3台发动机的功率,在空中保持着既定速度,邹延龄全神贯注地操纵飞机。这时最大的危险不是停调一台发动机,因为有3台发动机工作照样能飞回来,而是在于关掉的发动机如果启动不起来,造成“风车状态”,产生的反作用力使飞机失去控制,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右侧4号发动机停车所造成的偏转果然出现了,停车的发动机产生的6000多公斤负拉力与左侧正常工作的1号发动机产生的6000多公斤推力相加,使飞机难以控制地偏斜。大家都担心螺旋浆进人“风车状态”。在右驾驶梅立生的配合下,迅速将拉力不对称的飞机调整过来。

按规定,发动机关闭后,必须要等3分钟后待发动机温度冷却后才能执行空中再启动。因为,温度越低,启动就越是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出发动机的性能。

短短三分钟,在正常情况下稍纵即逝,此时此刻的三分钟,让人觉得是那样的漫长。

邹延龄保持飞行状态,双眼不时地扫视舱前仪表,战友们分别作好了动作严阵以待。当指针指向14时30分时,邹延龄立即发出“准备启动”的指令,附加一句“安全万岁”的口号,话音刚落,机械师李惠权报告:“准备完毕。”“启动!”邹延龄顺手打开了空中启动电门,李惠全用力将顺桨启动手柄推上,不到20秒功夫,他们就做完了21个动作。这时,第4台发动机的转速直线上升,1秒、2秒……轰的一声闷响终于打破了舱内的肃静,启动成功啦!

14时51分,飞机凯旋着陆。当邹延龄和战友们跨出舱门时,迎接他们的是掌声和鲜花。航空工业总公司发来贺电称:这一壮举是依靠国内自己力量的开始,是新的里程碑!

“坐月子”

运八飞机有56000多个仪器部件,是高新技术集中的体现,要弄懂各个部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必须刻苦钻研高科技知识。

邹延龄常对他的战友们说,试飞是一项科研实践活动,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飞机离地三尺,飞行员全靠自己救自己。因为试飞中,每一次驾机升空都可能与狰狞恐怖的死神相触,每一个科目的试飞都系生死安危于瞬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清楚,或在技术上吃夹生饭,后果不堪设想。

邹延龄试飞科目的技术理论准备是十分细致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试飞王国里,他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学者,全身心地投入。他有收藏航空书籍资料的嗜好,只要看上的书,不管价格多贵,他都要买。每次试飞回来,不管再忙、再累,他都要把体会记载下来。每当完成一个新的科研试飞或正确处置一次险情,他都要作一番领悟,从中受益。近10年来,他在攻下大学函数等课程的同时,还学习了数以百万字的军事科技和航理书籍。《现代高科技》、《军事运筹学》、《空气动力》等书籍,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做了近20万字的学习笔记。从中他领悟出了试飞不是傻飞,探险不是冒险的道理。

政委薛维勤介绍说,每在试飞新科目前,邹延龄总是把自己关在安静的房子里,将运八飞机模型和有关资料圈放在床铺上,自己坐在中间,一边看,一边记、一边比划,大伙称他这是在“坐月子”天长日久,同志们都知道,只要邹延龄“坐月子”,大队准有试飞任务。

1993年3月,由邹延龄试飞的这架航测机圆满完成了重大航测任务,35条航线都是一次进入成功,航摄验收合格,飞出了国产航测机的威风,结束了我国没有国产航测机的历史。

邹延龄常说,一个优秀的试飞员,应该是专家型的。而要成为专家型试飞员,就要虚心向专家学习。当初,蒂斯在试飞时,邹延龄当蒂斯的右座,他十分注意体会蒂斯的操作要领。他平时除了飞行,几乎每天要到飞机设计所去,与设计人员泡在一起,对每个技术难点,他都搞得烂熟于心,了如指撑。

试飞“盘旋失速”风险科目时,他有几个问题没有弄清楚。那天,已是凌晨2点多了,躺在床上邹延龄怎么也睡不着,他绕过很长一段围墙来到设计人员的住地,敲开飞机设计所副所长欧阳绍修的门:“明天就要试飞了,盘旋坡度这个难题我琢磨很长时间,需要在理论上具体研究切磋一下。我琢磨这样的动作,你看行不行?”接着,他演示了自己准备的一套操纵程序,请欧阳副所长纠正。欧阳副所长赞许地点头,对邹延龄的钻研精神和准确动作,既感动又信服。运八C型机总设计师徐培林称赞邹延龄“是一个具有深厚的飞行力学和空军动力学功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专家型试飞员。”

我离不开运八

运八飞机一批批装备部队和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国际市场,邹延龄作为大型运输机的首席试飞员也渐渐受到各方关注。国内一些航空公司都想挖他去当飞行教员或担任领导职务;国外也有人打他主意。邹延龄说:“党、国家、军队培养一个试飞员不容易。作为有着几十年军龄的军人和共产党员,决不能见利忘义,为党工作,我一不贪财,二不迷官,三不恋色。做为中国军人,站着是根柱子,躺倒是根梁。我决心把全部心思和才能用在军队建设上,用在试飞事业上。

早在1988年,国内一家航空公司以副总经理的官衔邀请邹延龄去工作,他谢绝了。第二年,一家航空公司的一位主管领导,得知邹延龄在天气十分恶劣、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情况下,将满载货物的运八飞机准确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时,当即慕名找到邹延龄索要简历,要他留在本公司工作,收入是他当时工资的好几倍,并按副总经理的待遇连续给他寄了半年多的文件,结果还是被邹延龄谢绝了。1996年4月,又有一家航空公司领导使出高招,说只要邹延龄同意,可以花一笔钱让他先去接受培训,学完后,来不来工作随其自便。即使是这样的优厚条件,邹延龄还是毫不动心。他有自己的主意:“虽然民航飞行员收入高,军队飞行员待遇低,但都去民航,国产运八谁来试飞?”他对前来邀请他的人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是不会离开试飞大队的。运八需要我,我也离不开运八!”

10年来,为了检测运八飞机的设计性能,评定飞机的操纵性、稳定性和结构温度,考核运八飞机的主要战斗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邹延龄凭借对试飞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国产运输机早日飞向世界的责任感,在生死之间数百次举起刺向死神的钢刀利剑,驰骋在科研试飞的疆场上。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考验,跨越春夏秋冬四季,飞遍了除台湾、香港外的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经遇了风暴雨雪,沙暴台风,承受了高温、高寒、高湿和高原等恶劣气象条件的检验,实施过空运、空投、机动空域的课目试飞,带领大队先后完成了海上巡逻机、“黑鹰”直升机、航测机和运八民用型、军用型、出口型、气密型等8种机型的定型、性能和科研试飞任务,创造了运八C型机试飞史上10多个第一,被誉为“试飞大王”。2枚一等功、3枚二等功、9枚三等功勋章是对他付出艰辛劳动的回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