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补补召之即来点点滴滴奉献爱心——
西安也有个“徐虎”
文/李志有
李永军是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管网所抢修三班班长,198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干的是管工。管工的任务就是维护和抢修埋在地底下和地面上通向千家万户的输水管道、闸门,每天都和泥水、锈铁管、管钳、铁锹打交道,不仅脏、苦、累,还被人瞧不起。但他认为,社会需要管工这一行,总得有人干。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就看你干得怎样。
14年来,李永军从老师傅那里、从书本上、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管工,并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1990年全省管工技术比武,他获得第四名,后又晋升为技师。1994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并连续被评为公司、局先进工作者、服务标兵、十佳青年、市服务名星、“新长征突击手”;同年又被评为建设部“规范化优质服务标兵”;1996年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和省级服务明星。全国总工会又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
干管工是哪里有管道断裂漏水,就得立即去抢修,没黑没明。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管道工虽然脏、苦、累,但能为千家万户服务,却是光荣的。因此,只要是与用户和群众吃水有关的问题,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只要需要,他都是尽力去做。北关龙首村居民李森旺家的自来水管坏了,水像喷泉一样喷射,严重影响到四邻。当时正是星期天,电话打到所里,他立即和王广社带上工具骑上自行车赶到李森旺家。在抢修中,水龙头一端的丝口断在里面,他就用钻子一点一点往外钻。修好后,他被喷淋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李森旺一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感激,他觉得自我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像这样的事情他不知做了多少,日子久了,别人问他工作烦不烦,他干脆地说:“不烦”!
人常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李永军认为,钱不是万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就是有道的钱还要讲情、讲奉献、讲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更要讲为人民服务。1995年夏季,西安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气温高达38度,解放路242号——252号院内有80户居民因集体水站管底发生故障,数百人没水吃,他和工友们得知后主动去抢修。由于工作面狭窄,难以操作,他们就轮换着弯着腰将污泥一锨锨挖出来,再用脸盆一盆盆往外舀,泥水溅了满身。在场的居委会主任和群众看到他们这样辛苦,主动买来香烟、饮料,但没有一个人接。居委会主任又送来200元钱,他们一分也不要。事后,居委会敲锣打鼓送来“饮水思源,功在水司”的锦旗。有一次,仪表厂101街坊有位老同志白天打来电话,说他家马桶的水管坏了,点名要李永军去修,当时他们正抢修爆裂供水管道,等修完后回到单位已是晚上9点,他急忙骑车去那位同志家。开始,那位同志不让进门,问为什么白天不来,他恳切解释后才让进屋。修完后,已是11点多钟了,老同志过意不去,非要付报酬,也被李永军谢绝:“要为钱就不来了!”
谈起家庭,李永军上有60多的父母,年迈体弱。下有正上学的儿子,妻子同在水司工作。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妻子敬业精神很强,也是单位树立的标兵。俩口子一忙就顾不上孩子,没办法,他就买了几箱方便面,午饭让孩子泡着吃。有一次,小孩到城河边玩耍,不小心脚后根骨折了,是还游人送回家来的。给孩子在红十字会看完病,孩子打着石膏,俩口只好把孩子锁在家里。看到这种情景,李永军心里难受极了。但细细一想,牺牲一个小家的利益,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值得。记得有一次,他的妻子患眼病,在第四人民医院做手术,当时他正在四医院的后门外尚俭路带领全班人抢修爆裂管道,原答应借休息时间去看看她,但因管道修复难度大,一直干到晚上9点。做完手术后的妻子一个人支撑着乘车回家,见到李永军后妻子发了脾气。事后,妻子心里感到了内疚、后悔,亲人的理解,妻子的这份情,更增添了他的工作干劲。
去年,在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八大工程”中,公司为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励和产生更强烈的群体效应,以李永军的名字开辟了“李永军服务热线”,组建了“李永军服务队”,李永军的名声更响了,水司系统为群众吃水排忧解难的先进典型和个人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