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依旧
——记在大柳塔煤矿建功立业的复转军人们
文/张伯龙
大柳塔煤矿是全国设计能力最大的井工开采矿井和第一个全套引进国外综采设备的现代化矿井。也是神府矿区唯一被煤炭部计划建设的高产高效样板矿井。在矿井建设中,有一支复转军人队伍,一直奋战在建设的第一线,他们继承军队传统,发扬军人作风,出大力,流大汗,吃大苦,耐大劳,为大柳塔煤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复转军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在部队不少人担任过连长、排长和班长的职务,有6人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987年神府矿区开发以来,他们先后来到大柳塔煤矿,被分到各个重要的岗位上,其中49人在井下生产一线担任煤机司机、煤车司机、锚杆机司机、皮带司机、支架工、管道工、水泵工、检修工、电工等重要工作;20人在地面生产辅助单位和机关担任机修、安监、地测、通信、保卫等工作。69名复转军人中,担任区队队长、副队长和矿级领导的有12人。在全矿173名党员中,复转军人占52名。仅1996年元月以来,被授予矿级以上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安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就有34人次。大柳塔煤矿建设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复转军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安监处处长李留根,服役期间在8120部队卫生队工作,后转业到韩城英山煤矿,1987年12月服从组织调遣,来到荒沙漫漫的神府矿区,成为建设大柳塔煤矿的“元老”。他一直担任矿安监科科长,负责全矿安全生产。去年投产前后,是他最忙的时候,他几乎天天下井,检查供电、通风、瓦斯、煤尘、防排水系统和防灭火系统,落实安全措施,消除隐患,保证了顺利投产。今年,他又围绕安全形象化、安全质量化、安全现场管理大做文章,被职工誉为“三步棋走出新天地”。
姚拴柱,七十年代末在北京军区服役。自从干了煤炭这一行,一直是井下的排头兵。他先在内蒙乌达煤矿工作,1994年调到大柳塔煤矿,现在连采三队任技术员。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干,不说功劳、不讲待遇、不争荣誉、不嫌吃亏,一个心眼就是:干。今年初,1209综采工作面回撤,由于顶板压力大,液压支架全被压死,回撤方案几次修改都不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姚拴柱根据他多年从事井下采掘工作的技术和经验,大胆革新,拿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方案。经过32天连续作战,104架液压支架全部撤出,价值36万元,而且一例轻伤都没有发生。在回撤过程中,哪里危险,姚拴柱就扑向哪里,由于支架压死,许多地方他是爬着进,爬着出,他说:“我是技术员,危险的地方我要先进去,要对工人的安全负责。”回撤任务完成后,上级领导非常重视这一成果,一问,才知道是生产一线的一个技术员拿出的方案。
胡福祥,原为84855部队的战士,现在是大柳塔煤矿皮带队检修班班长。长期的井下实践使他具备了丰富的机械检修技术,成为皮带队的“技术权威”,只要一听皮带运行的声音,他就能判断出运行正常不正常,不正常,毛病出在哪个地方。大柳塔煤矿的输煤大皮带全长4.7公里,堪称亚洲第一。皮带一出问题,全矿就全停了。胡福祥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经常加班加点,往返于长长的皮带巷道。巷道内噪音大,煤尘大,但他从不叫苦,任劳任怨。综采工作面是引进设备,产量高,所以大皮带的三个给煤点煤量特大,一旦检修不到位,皮带就会跑偏或被压死,造成重大机械损坏。胡福祥的心全操在了大皮带上,连晚上睡觉说梦话也是有关皮带的事。他的安稳觉不多,说不上什么时候电话铃一响,就得动身下井。由于他工作成绩显著,今年“七一”被矿上和公司评为优秀党员,两次登上领奖台。
被誉为“矿区歌手”的康生乐,天生一付好歌喉,他不但能唱,乐器上也是行家。1982年入伍后在兰州军区军乐团演奏萨克斯。转业后在横山剧团工作,1991年9月调大柳塔煤矿,在机电队担任变电工。他利用业务时间,苦钻苦练,一首《说句心里话》唱得全矿区热泪盈眶;他的笛子演奏,充分表现出煤矿工人独有的情怀。在各种比赛活动中,每次都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报幕员刚报完“康生乐”的名字,人未登台,全场就掌声如雷了。调入煤矿6年来,获奖次数不下20次。最近,在陕西省推新人声乐比赛中,又获三等奖。他还利用自己在文艺界的各种有利条件,组织了几次省级文艺团体演出活动,为矿区职工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大柳塔煤矿是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前沿阵地,复转军人们认为,能在大柳塔煤矿干一番事业,他们感到无比自豪。过去是军营战士,现在是煤矿尖兵,他们要用战士的战斗精神建设好大柳塔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