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义务理发员“老万”
周宁光周娟
在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若要问万光奇,知道的人也许并不多,可只要一提起理发的“老万”,那可真是无人不晓了。老万相貌平平,少语寡言,并无惊人之处,属于那种“掉到人堆里找都找不着”的主儿。可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万,被众多老人和病人家属们赞誉为“有情有义的活雷锋”,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质服务明星”。
这话还要从1983年说起。那年春天,还在理发室当班长的万光奇看到一些老年人和身有残疾的病人行动不便,每次理发都要让子女亲属用车子推着来,便萌发了上门服务的念头。老万和理发室的工友们商量,把住在厂区的老红军、老干部、老工人和其他服务对象逐人登记造册,定期上门义务理发。这一“发”便不可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省纺织职工第二医院、二一五医院、省军区干休所、武警支队都传出了他们主动上门,义务理发的佳话。一天,永寿县农民赵黑娃弟兄四人陪着80岁的老母亲去西安旅游,中途发生车祸,母子五人均被撞伤,住进了省纺织职工第二医院。由于手术需要理发,便请来一位个体理发匠,开价每人30元,黑娃兄弟拿不出钱,人家扭头就走。正巧老万带着理发室的工友们来到医院,一听这情况,提着理发箱就走进病房,挨个为他们母子五人理了发,一分钱也没有收。赵黑娃至今提起此事,依然唏嘘不已:好人呵,老万可真是好人啊!
还有一次,也是在医院里,老万听说抢救室里有位老人已经不行了,头发又长又乱,便拿着工具走进抢救室。只见病床上的老人面色蜡黄,呼吸微弱,胆小的人吓得不敢靠近。老万走上前去,轻轻扶起老人,让老人的儿子扶着,他跪在床上,认真细心地为老人梳理着头上的乱发。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感动,刚理完发,老人的儿子“扑通”一下,就跪在了老万的面前…
已经上中学的李世年总也忘不了,那个漫天大雪的日子:老万伯伯本来说好要来给生病的爷爷理发的,可谁知夜里,天下起了鹅毛大雪,直到午后还雪飘如絮,全家人都以为老万伯伯不会来了。可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打开门,老万伯伯披一身雪花站在门口,连眉毛胡子都成了银色的。小世年突然感到眼前仿佛矗立着一尊汉白玉般的塑像,那塑像越来越高大,一直矗立在小世年的心头。
事实上,又何止是一个小世年在心灵深处泛起思想激情的浪花呢?十五年了,万光奇和理发室的工友们先后义务为群众理发达七万多人次,足迹遍布古城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