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23日
劳动者
03

东府有个“李素丽”

——记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售票员姜瑛

文/周军 兴武 红亮

“要是在北京,姜瑛早都出名了,成了李素丽的亲姊妹。”和姜瑛一起当过10多年售票员的李冬梅如是说。

她用行动实践着共和国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名言:“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她没有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言行,而是用平凡铸造了她一段辉煌的人生旅程。

1978年,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从临渭区贠曲乡招来一名临时工名叫姜瑛,那时19岁的她冰清玉洁,胖乎乎的小脸上车和人说话满是晕红,可穿梭在车厢里工作的她又像她的乳名“蝴蝶”一般轻盈可爱。18年来她没离开三尺票台的工作岗位,没有和乘客发生过争吵,车门开关没有摔伤过乘客,没有因票款和司机、财会人员发生过纠纷,没有上班迟到过……虽然工作和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党和人民毕竟赐于她许多:临时工被破格转为正式工,连续17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连续7年被评为建委系统标兵和市级学雷锋先进个人。

她在岗18年,配合过司机、车组长上千次,在市区5条线路二百多个点上,在秦东几百公里交通线上,都有过她的身影和足迹。“李素丽在车上遇到的事,我也常遇到”。这是姜瑛对自己长期售票员工作的感概。一次在小桥调度站,有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正准备上车,美瑛急忙将他扶了上来,又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车到终点站又将他搀着下去,不放心地又扶他过了马路,这对姜瑛来说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残疾人却流了泪:“大姐,像我们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常被人歧视,您却把我们当亲人,您是我遇到最好的人。”去年底,一位白水乘客偶然又上了她的车,“好呀好呀,我1980年坐过你的车,现在你还在车上卖票。”人海茫茫,姜瑛早都记不住他了,他却还记得这位好人。

一次,从渭南到蒲城的路上,她发现路边一名因车祸频临死亡的老人,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她赶紧叫停车,和司机一起把伤者直送蒲城县医院,挂了号让医生及时采取措施,然后联系到家属,直到老人脱离了危险他们才悄悄离开,她没有留下地址、姓名,恐怕得救的老人至今还不知道这位好心人。

10米来长的车厢,简直是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环境使她这位性格内向的人变成了外向型,弱女子也变成女强人。车厢内好人居多,但也掺杂个别地痞、流氓、不讲公德的人。尤其是小偷,他们时常在车内骚扰乘客,凭她的经历,识别和对付小偷很有一套,小偷是最恨她的。如遇见小偷,她卖票会有意识地提高嗓门。看见有的乘客买票不在意掏出大把钱,她会悄悄地说“有小偷”。便有意踩一下对方的脚,或硬要给乘客调整座位。这样,就常常出现尴尬情形,机灵一点的还好说,反映迟钝的会吼起来:“没长眼睛”,“神经病”!一次,一位老农在城里卖完菜籽乘车回乡,一上车就被一个五大三粗的小偷盯上了。车到站,小偷趁旅客下车拥挤,一眨眼从老人破烂的棉衣内侧掏出了钱包,这一切都被姜瑛看在眼里,就在小偷夺路而逃时的一瞬,她上前一把夺回了钱包,小偷惊愕,恶狠狠地瞪着她吼道:“你这臭娘们,小心着!”

春节,是客流量最大的时候,也是公交最忙的季节。当了18年的售票员,有多少个年头是在车上度过的,偶然回家40里路往返至多也是一天,婆婆嗔怪她说“年年都这样,以后你就别回来了!”她欠丈夫和儿子的情,给公婆、爸妈许的空愿,只有她清楚,但是上了车,听着乘客那声声“谢谢”、“新年好”!这便是对她极大的安慰和奖赏。

是的,当售票员每天的工作程序是单调的,重复着机械般的用语:“你的票拿好”、“请往里走”、“同志买票”,“您好”!车厢拥挤,空气混浊,个别旅客要是硬往车里装上半扇子猪、羊肉什么的,如果是在夏天,更是臊味熏天。但姜瑛习惯了,这里有充满交流的愉悦,也有工作后的欣慰。

在单位,她给有困难的姐妹替班是常有的事,有时刚下班,炒菜油才倒进锅里,或面条刚下锅,值班员便喊道:“姜瑛,你能不能顶个班?”“行!”回答是那么干脆,她灭了火,抓个馍就上了车。

那些年跑长途两头不见太阳,有时车坏在路上,打发完旅客,自己挡车回单位取配件或请师傅修车,然后回家已是夜深人静。一起进单位的姐妹都相继换了岗,可姜瑛难以拒绝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难以拒绝那些伤残人、老者、孕妇乘车时企盼的目光。

18年来,为了给乘客创造干净、舒适、温馨的旅途环境,她总是提前20分钟上班,刷洗车、地板、扶手、座位……公司46台车多数都超期运行,有的车年久失修,又脏又烂,车玻璃配不上,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但不论她上了那一辆车,车就会变成红旗车,仅1995年,她出勤率就高达450个工日,超出公司规定的50%,完成任务8.3万元,1996年完成9.4万元,居全公司之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