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广告很诱人
文/郑飞
近年来,社会上有一些不法之人,他们抓住一些人渴望跳槽、盼找份好工作和急于就业的种种心理,常常以招聘为名,到处打出谎旗,冠之以高薪、高楼、高职位、高级小轿车等等迷人的字眼,诱其不明真相的人们前来上当受骗。
骗钱
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邱云,1984年毕业后分在某县中学任语文教师。课余,他便好爬格子,特别擅长写诗歌、散文和言论。自1985年投稿以来,他多次在报刊上获奖,同时还被全国数十家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邱云做梦都想当个专业记者,那怕只是一个厂报的小编辑记者也好。去年10月的一天,他从某晚报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启示:本厂急需向社会公开招聘厂报编辑2名,大学中文本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文章,写作能力强,有志者请寄上有关证件和50元初审费。见报后邱云急忙把大学毕业证书、作品复印件和50元初审费寄去,20天后收到回信:从作品中看出先生很有才华,可惜我们只聘2名,现已有最佳人选。邱云傻眼了,可他并不甘心,隔了几天,又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启示:本刊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已于日前正式创刊,现急需招收专门编辑3人,应聘者须有较强写作能力和采编能力,凡应聘者须将个人简历和发表过文章及100元报名费寄来,一经本刊录用,月薪1000元。邱云当即照办。一月后收到来信:先生很有才华,非常适合在我报工作,现需交2万元风险保证金方能招聘。邱云一看,心冷了。
骗力
何某在城郊开了一家纺织厂,由于经营不善,长期拖欠工人工资不发,因而在当地声誉极低,怎么也请不到人。一次,何某在外订了一笔业务,想尽了法子也没请到人,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几夜苦思,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何某即刻请人写了一张招聘启示,贴在劳务市场的大门:我厂因生意兴隆,急需招收纺织女工30名,试用期一个月,试用合格后,月薪600元。众打工妹一看,纷纷抢着来到他厂。何某把打工妹当成不晓得累的机器,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转眼一月便过去了,众打工妹没一个向何老板要一分钱的工资,也没言半个字的辛苦,只盼第二个月如期兑现。很快第2个月又到了,打工妹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跑去找何老板开工资,不料何老板却说:“我的资金已全被人骗了,现不能如期给大家开工资,只能记在帐上。如大家愿意继续为我干,待有了钱后我一并记发。如大家都不愿干,我只好请各位另奔前程。”结果弄得众打工妹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最后不得不改换门庭,另投他主。
骗智
张某本不是管理人,可他做梦都想当官发财,承包热掀起之际,他见不少人靠承包工厂、商店、门市一个二个都发了大财,于是他便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当上了一家企业的厂长。一年后,他不但没赚着钱反而越亏越多,眼看企业再这样下去实在不是个办法,张某自知自己不是管理的那块料,于是他便在报上打了一则招聘广告:我厂近来形势喜人,为求更大发展,急需高层企业管理人员,现特向社会公开诚聘企业副厂长1人,年薪20万元人民币,被聘者,另赠桑塔纳汽车一辆,100平方米高级住房一套。凡有志者请到厂内考察后写出治厂方案和可行性报告,二者最优者即为聘用人选。结果招聘广告打出不几天,前来该厂考察的便有大学教师、科技工作者、企业离退休干部和外厂的一些厂长、副厂长、经济师等等。数十天后,一份份凝结着应聘者心血的治厂方案和可行性报告送到了张某的手里。
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过去了,应聘者望穿了眼也没一个收到张某的聘书。后来他们通过了解才知道,张某压根儿就没有安心要诚聘厂长,耍出这一招,只不过是想借此之名来骗取世上聪明人的智慧和才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