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日本的相扑运动
郭浩
相扑是日本的一项竞技运动,颇受日本公众的关注和欢迎。然而,笔者原先只知道运动员近乎赤身裸体,有辱体面,不够雅观。后来,笔者有机会赴日考察,恰逢全日本相扑锦标大赛,电视屏幕上无时不有比赛盛况。观看得多了,听翻译介绍得多了,兴趣油然而生,随之又找资料阅读,便对相扑有了粗浅的了解。
日本的相扑运动源远流长。早在1300多年前日本就已经有了相扑,当时主要是一种“力量比赛”。随着岁月的流逝,相扑逐步普及。公元728年,皇室出面组织了首次全国相扑大赛,从此相扑演变成为宫廷的一种庆祝仪式,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而大放光彩,进入了“节会相扑”时期。公元12世纪之后,相扑又成为武士们锻炼身体与增强体力的一种活动。武士们把相扑和为马术、箭术、剑术”看作四大搏击技能,历史上称其为“武技相扑”时期。到公元17世纪末,即日本德川幕府统治的太平时期,相扑比赛常在神庙与寺院的场地上举行,以此为宗教机构筹款,相扑也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义赛的发展道路。义赛促使相扑成为一项广泛流行于百姓之中的运动,义赛造就了相扑界出类拔萃的人物,义赛使比赛规则逐步建立与成熟,义赛使专用比赛场地——“土俵”诞生,义赛为现代日本相扑技艺奠定了基础,义赛也使相扑朝着职业化方向迈进。到18世纪中叶,江户(东京)等地的相扑队进入全盛时期,相扑发展成为如今的体育运动形式。后来,相扑又在皇室的支持下,一跃而成“国技”;在公众的要求下,每次大赛延长了赛期;又随着无线电实况播音,以及电视实况转播,知名度更是直线上升,一日千里,相扑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如今,日本每年都要举行好几场相扑大赛,主要是东京的一月场,其次是大阪的三月场,名古屋的七月场和福冈的十一月场。每当大赛来临,总会激起人们的狂热。那股热浪,不亚于观看西班牙斗牛或美国拳击的冲动与狂热,也不亚于对球星或影视歌星偶像的追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扑比赛在一个4米多见方的台子上进行,四周不围绳索。赛前要举行“热身仪式”。两个相扑力士入场后互相敬礼,并用水漱口,“清洁灵魂”。随之举起双手,掌口向外,表示没有携带或隐藏任何武器。然后,相扑手向比赛台洒盐,“清洁擂台”。仪式之后,两名相扑手怒目对视,都呈半蹲姿式。作出击前的准备,这也是力士之间的心理战。经过几分钟的心理准备和几次佯攻,双方正式交锋。比赛中,一名相扑手把另一名通出擂台,成者使对方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除脚外)触及地面,就算胜利。通常一个回合只需半分钟至一分钟便可决出胜负。身穿武士式和服,头戴宫廷式礼帽,手执指挥木扇的裁判员,既表现得严肃认真,精神专一,又显示着超凡圣洁,权威至上,酷似神道教的祭司。他的木扇所指为胜者。
相扑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它的招式分摔、绊、按、拧四个基本大法,每个大法又包含着十多种变化,就是所谓的“技”。相扑力士为了取得比赛的好成绩,保住已取得的头衔,晋升等级,都要持之以恒,刻苦训练,丝毫不敢懈怠。除了熟练掌握攻防手段,还要苦练胃口,每天能够吃下大量的食物,以便增加体重,增强获胜的可能性。相扑貌似粗野,其实不然,比赛秩序井然,很少受伤,更看不到鲜血飞溅。相扑力士按其战绩分为横纲级、大关、关胁、小结、前头、十两、幕下、三段、序二段、序之口等十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