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27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 共和国少年 图片新闻 何来“雅文报”? 《最后一个匈奴》官司审结 谁是坑害学生的真凶? 图片新闻 小镇走出来的将军

当前版:第A5版:北国周末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
05

何来“雅文报”?

文/若鲁

有两件耳闻目睹的事令我印象很深

本人在以前的单位时订有一份《杂文报》。每当报纸一来,办公室管收发的小姐便亮起嗓子喊开了:“喂,杨某某,来拿“雅文报”!第一次,我还真不习惯,想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何来“雅文报?明明是《杂文报》!原来,《杂文报》的“杂是繁写的“雑”,且是行书体,与“雅”相似,小姐便给《杂文报》改姓了。渐渐地,我也习惯了,杂文本身就是一种不俗的文体,曰之“雅文”倒是小姐的一大贡献了。梁实秋先生不是给其书斋命名“雅舍”吗?何况人家好心喊你拿报纸,你难道还要叫人家难堪么?

还有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后排坐着一对时髦的小青年,从他们亲昵的程度猜测,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且男友在女友的心目中是颇有几点墨水的。当影片中出现繁写的“奋斗”两字匾额时,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对话:

“这是两个什么字?”

“你说呢?”

“我认识还问你。”

“你连这两个字都不认识,这是‘空门’。你看房子的门不是没关么?”

“哦,对了!”

称“雅文报”的小姐和认“空门”的小先生大都属于无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的错也许情有可原。报上不是载有更为可笑的故事么?其一,在浙江电视台的一次竞猜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红歌星“茅盾是干什么的?”歌星反问道:“是不是一位著名科学家?”其二,一位靠演《谢瑶环》而名噪一时的京剧演员竟不知田汉是何许人也,后经别人提醒才知道田汉正是《谢瑶环》的作者。

小姐将《杂文报》叫成“雅文报”,小先生将繁写的“奋斗”二字认成“空门”,红歌星不知道茅盾是干什么的,演《谢瑶环》的名演员不知道田汉是谁,听起来令人捧腹喷饭,细想起来,应该说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悲哀。人与人的差距在于知识。知识就是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真为前面的小姐、小先生、红歌星、名演员们的素质担忧。造成素质如此之低的原因是什么?答曰:书读少了。手头有资料记载,我国人均购书十年无增长。1995年,人均购书5.51册,而1985年人均购书量就达到了5.93册,1986年至1995年人均购书量始终低于1985年的水平。其中1994年降为最低点,人均仅有5.19册。在笔者生活的城区,近年来商场越盖越多,越盖越大,而书店的面积却越来越小了,乡镇根本谈不上书店。与一位弃笔从商的总经理交谈,哪知他出语惊人:现在一心向钱看,哪有时间朝书看?

时下,人们图钱,图潇洒,图时髦,独不图书,浮躁而少静养,最终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一个有知识的民族才是高素质的民族,才是有力量的民族,才是最终强大的民族。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小姐、小先生们、红歌星们、名演员们,所有的同胞们,读书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