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大厂”质疑
大野
作为企业中人,免不了要与他人议论企业中事。譬如提起一家不大熟悉的厂子,人们常喜欢盯着问:厂子大么?有多少人?一年多大产值?……诸如此类,耳熟能详。但企业的资本状况,负债高低,人均年创利润这些问题,似乎少人提及。而偏偏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且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潜力,前途和命运。据报载:国内某大厂到海外一家公司考察,发现对方职工人数只有他们厂五十分之一,但年创产值与该厂一样,不消说,对方的经济实力、劳动生产率等等都不是我方可比得了。如是,又岂可以人数多少、产值大小来论厂“大”厂“小”呢?堪忧的是,外行人或一般职工有此糊涂认识倒也罢了,君不见上级下企业检查工作,或厂领导汇报情况,其情有独钟者,也大都是企业规模,产值递增之类。领导闻之欣然,企业道之津然,一片皆大欢喜之中,似乎忘记了做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乃是如何用较少的资本投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一味地铺摊子,上规模,甚至单纯依赖银行贷款“输血”过日子,企业又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无情竞争和严峻挑战呢?
企业大小,虽离不开一定规模,或产品数量乃至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少等等“参数”,但根本的,在于能够创造或吸引来更多的资本,并拥有更强的企业自我“造血”功能。以适应现代市场激烈的竞争,当然,这并非易事,但世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