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0月25日
文体大观
07

官周率

文/焦仁贵

古代官场有个醒世的“官周率”。这是古人魏公子牟总结出来的。现特将古书原文介绍于下:“魏公子牟东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牟曰:‘微君言之,牟几忘语君。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用白话文注解,大意是这样的:在古代仕途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由官位到权势,由权势到财富,由财富到华贵,由华贵到骄横,由骄横到犯罪,由犯罪到丧身,如此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对此,毛泽东持肯定态度。他读到这段文字时批道:“有理”。当然,古人也在极力避免“官周率”,并提出了一些避免“官周率”的设想及办法;如小心谨慎,修养自律等等。毛泽东不大相信这一套,因此他批道:“很难做到”(见《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事实上这已是被历史证实了的东西。中国历史上有清官,但青史留名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的官员没有逃出“官周率”的制约,走的是一条始于官而丧于官的自毁之道。纵观古代官场,一边是权势、荣耀、富贵的显示,骄横、兽性的发泄,无尽的享受。一边是抄家、砍头、剥皮楦草,血淋淋的屠宰。尽管历史用头颅和鲜血为“官周率”作出注释,但仍故态复萌,无济于事,关键在于残缺不全的社会制度及体制形成了“官周率”的温床。

毛泽东不太相信封建时代能克服“官周率”,他自己亲手缔造和领导的社会主义时代也在力图解决“官周率”问题。共产党的官员正在跳出历史上的“官周率”的束缚,干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涌现了一大批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榜样的事迹在人民中间传颂,在干部队伍中开花结果。但是,也有少数干部依然没能逃出历史的“官周率”。沿着由官位到权势,由权势到财富,由财富到华贵,由华贵到骄横,由骄横到犯罪,由犯罪到丧身的道路发展,走的是一条逐步自毁的路。他们之中,走得快的已经走到了尽头,走上了断头台,走进了监狱。想当初入仕升官,实在是人生的荣耀辉煌。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在权势、财富、华贵、骄横的欲望中寻求兑现,寻求发展,寻求刺激,寻求平衡,当这些都不期而来的时候,“官周率”的祸患便要降临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甚或叹息自己不该当这个官,可为时已晚了。

我们把魏公子牟总结的这个“官周率”分解开来看,大概是由官位、权势、财富、华贵、骄横、犯罪、丧身七部分组成,从这个“官周率”起步,走入一步都会隐入恶性循环之中,而每一步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着你欲望的鼻子沿着“官周率”向前走,直到犯罪丧身。封建时代的官员其所以难抗这个规律,大概是由他们作官的目的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而我们有些干部也走到这个“官周率”上去,是因为思想、观念、意识承袭了封建主义。我们应当有我们自己新的“官周率”,这就是由官位到权力,由权力到威望,由威望到服务,由服务到发展,由发展到富裕,由富裕到前进。这是一条良性发展的“官周率”,是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官周率”,也是官员实现自己价值的“官周率”。我们的干部,应跳出封建时代的“官周率”,进入自己新时代的“官周率”,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