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食在香港
文/李新格
在香港,饮食业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里,不但中华美食荟萃,而且也随时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珍馐。
香港人的生活紧张、节奏快,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午饭匆忙,上班工作的人们只有一小时甚至半小时午餐时间。为应付几百万人的午餐问题,香港设置了众多的食肆,堪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总数达8000多家,平均每600人就有一家。午饭时间到酒楼餐厅转一转,既可看到香港紧张“争食”的一面,也可以看到饮食业职工高效率的服务技能。面对流水一样进出的顾客,他们工作得有条不紊,收拾一张大餐桌的碗碟残羹,再换上干净桌布,摆上10多人的碗筷杯碟,一个侍应生包办,不消二三分钟。
香港的食肆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中式酒楼——占地面积大,分几层,主要供应粤菜,有早市、午市、下午茶,晚市办宴会筵席;中式酒家——面积较小,多为一层,经营各种地方菜,如京菜、川菜、潮州菜、客家菜、沪菜等,也有专营海鲜的,供应巧手小菜,专营午市晚饭;餐厅——主要是西餐厅,除英美式餐厅外,还有意大利、法国式餐厅等,近年来又多了日本式、朝鲜式、越南式等餐厅;快餐店——这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类食馆。此外是各种专营某种食品的食肆,如火锅店、粉面店等。
酒楼内的装饰、环境越来越讲究。以前的酒楼因为要适合宴会的气氛,几乎都是以红色、金黄色为主的宫廷式布置,显得富丽堂皇、喜气洋洋。现在,许多新的酒楼已在其间添上园林景致,加上花草盆栽,甚至流水瀑布、小桥亭阁,在富丽豪华中增加了几分清雅。酒家由于较少经营宴会,晚市以晚饭小酌的客人为主,布置就更加多彩多姿,以色调而言,有的以翠绿为主,素雅清淡;有的以蓝色为基调,一派高雅;有的粉红一片,气氛浪漫。一家叫“渔村”的海鲜酒家,甚至把一艘渔舟安放在大堂上,放养活鱼虾,供顾客挑选。加上周围也是海边风味的陈设,顿生盎然野趣,给人以清新之感。
在菜式花样上竞争就更大了。近一二年套餐非常流行,就是这种竞争的产物。这些套餐都较便宜,有供2人、4人至6人、6人至8人甚至12人用的,价钱从几十元至千余元不等。一个小家庭或二三个知已,花几百块钱吃一套餐会很满意。菜色有四五个,分量也充足。最近流行的套餐有乳鸽餐、片皮鸭餐、海鲜餐、龙虾餐等。乳鸽餐本来只有一家酒楼供应,因这一套餐大受欢迎,其他酒楼争相效仿,致使香港的乳鸽供不应求,连深圳、广州的鸽价也抬高了。片皮鸭的吃法类似北京填鸭,只是鸭子并非来自北京,而是在香港引种放养的。有些酒楼不设套餐,另有招徕之道,例如设抽奖,奖品是名贵菜式,即席奉上,当场宣布,予以恭贺,既增热闹气氛,又生宣传之效。又有一些赠送饮食券,下次光顾,可作现金使用,消费不高的,等于再白吃一顿。
香港中环银行区旁边有个充满外国风情的食肆区。它的特点是,每间餐厅、酒吧、咖啡室都有地道的异国情调,你可以找到典型的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法国、菲律宾、美国纽约或加拿大、印度馆子。它们的饮食、布置、气氛都是地道的异国风味,有的甚至连房子都是外国的典型式样。到此光顾的外国人居多,一些馆子从老板到侍应生都是一国同胞,顾客也只限自己家乡人。一些馆子不以国籍分界,而以特定的艺术爱好吸引同道中人。有一家餐馆是爱好爵士音乐的聚会点,外国记者协会、艺术家组织的艺德会也在这里。这里逐渐形成一个社会中上阶层人士,包括商人、行政人员、艺术家、知识分子吃喝社交的圈子,一般市民绝不会到这里来,甚至不知道中环附近的横街里有这么二三十家异国风情的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