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使命
——记西北一棉青年服务队
兰兰 凯军 文珂
西北国棉一厂整理车间工人阮海萍,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11年前偶然的一次好奇,使她自愿参加到西北一棉青年服务队,并拥有了4000多天使自己倍感充实和惬意的日子。
1986年,刚进厂的阮海萍一天听到姐妹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去为赵培德老人服务时,也好奇地跟着去。那天,她什么也没干,只是静静地坐在老人旁听他讲往年的故事,弥漫着战火与硝烟的岁月、充溢牺牲与残酷的战争,使她青春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从此,青年服务队也有了从未消失过的她的身影。
赵培德老人1945年与弟弟一道入伍,在淮海战役中弟弟壮烈牺牲,他也在渡江战役时落下了血吸虫病后遗症。离休后过起了孤寂的晚年生活。有着相同境遇的高克铭老人,1938年参加革命,在战斗中,他不但失去了一条胳膊,唯一的儿子也在剿匪战斗中牺牲。
两个老人,有两支青年服务队。这些团员们隔三岔五就替老人整床拖地,缝补浆洗,买煤送面。老人生病,这些不是儿女的儿女们端药服侍,老人孤独、又是他们陪着老人散步,倾听老人的诉说。过年过节,宁愿家里没法团圆,也一定要抽出时间与两位老人共度佳节良宵。
曾任有梭丙班团支书的牛爱珠,往事历历在目:那天是高克铭老人的生日,一大早大家按照预定计划借来三轮车,买上蛋糕、蜡烛和水果,为老人换上干净衣服,热热闹闹簇拥着老人坐上三轮车直奔公园。他们推着老人游园观景,围成圈为老人唱歌跳舞,点上蜡烛为老人祝福。商克铭老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服务队的团员们也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十二年间,包户服务队的姑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小伙子也一茬换了一茬,可他们人离开了,心却留在了两位老人处,一天不去心里就堵得慌。老人呢,也一样,就是在下班那如潮的人群中,他俩也能清清楚楚指出那群好儿女:牛爱珠、阮海萍、慕小龙、赵曙红、周斌、徐凯、胡小伟、何红雨、朱春阳、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