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岗职工:警惕招聘陷阱
文/五味子
随着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力度的加大,被富余人员压得喘不过气的国有企业毅然痛下决心,推出减人增效的对策来。仅就1996年,我国国企下岗职工就达1500万人。于是下岗职工便纷纷走向社会,想依靠自己的劳动再树人生亮丽的风景线。
这世界就是如此辩证统一的,有人想找工作干,自然就有工作等着让人来做。所以,时下报刊、电台,电视中的招聘启事就分外引人注目,就连大街小巷的酒店、公司,甚至小店铺的门前也打出招聘的字样,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中肯地说,招聘的出现至少反映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诸多的就业机会对于下岗职工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但是,就在这让人眼花嘹乱的招聘的背后,坑害下岗职工利益的事件却屡有发生,让满心欢喜的下岗职工凭添了几声叹息。还是让我们先看几组发生在身旁的事例吧——
事例之一:为谁辛苦为谁忙
鞋厂要从下岗职工中招聘女工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待字闺中”的栖茹。有着做鞋经验的栖茹很快去应聘,并有幸被聘用。工作的难度不大,就是照样剪裁皮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心细。厂长告诉栖茹她们说;工资是按计件算,裁一件1元钱,节省1米皮子奖励5元,每天8小时,加班另有加班费。栖茹心里一盘算,每月少说也可拿500元,但又想起合同还没签,便去询问,厂长说先试用三个月后再签合向。
也好,凭劳动吃饭,干一分拿一分,老实巴交的栖茹她们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月,不仅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还节省了好几米皮子。可是在开工资时,她们每人只领到150元工资,一问才知试用期就是只有150元的。当初说的条件全部虚化了,变了脸的厂长还强硬地讲,试用期就是厂里说了算,不服的可以去告!
栖茹她们只好吃了个哑巴亏,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劳动法》,让这鞋厂厂长钻了她们不懂法的空子。让人费解的是,在这一拨下岗女工走后,该鞋厂又在门口挂牌招聘,故技重演开来了。
事例之二:加薪前夕被解聘
某中日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儿童玩具,生意兴隆得每隔半年就要向社会招聘一批人员。这些人一进企业,日本老板就派人与其签合同,说得很具体也很实际,多劳多得,优干优酬,贡献大了可以加薪。
一些下岗职工应聘后努力工作,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尽心尽力地为厂子努力工作着。厂方也不含糊,月月不到月底就发给丰厚的薪水。下岗职工们的干劲更大了,他们想着再努力一把,就该到加薪的日子了。于是,他们自发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就在这时,日本老板很婉转地告诉他们还是另寻别处高就吧,说大家努力工作这一点他可以看出,可是生产出的产品技术上有失误,他不愿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经商关键是信誉,实在对不起诸位了,说完日本老板还很礼貌地鞠了一躬。
一席话说得大伙晕乎乎的,不知错在哪里,看着已成废纸的合同,聪明的明白过来了:下月按规定该到加薪的时间了,现在把大伙一扫出门,可以再用低工资吸聘高效率的工人入厂。
事例之三:活路好找钱难拿
下岗职工在社会上闯荡一段以后,都会叹息:工作好干,工资难拿。这话道出了诸多下岗职工的心声
某建筑安装队电工李明伟下岗以后,很快在附近一家私人承包队干起了老本行,六层大楼的所有电路。电器开关是他和另外两个下岗的难兄难弟三人干完的,说好每人每天按小工算,除了吃住每天可领二十元。现在,六层高楼已交付使用了,李明伟他们才领了一个月的六百元,另外两个月的一千二百元一直未领到。私人包工头也不赖帐,只是说缓几天有钱了就给,可一缓缓了大半年,还要继续缓下去。
笔者问李明伟干嘛当初不签个合同什么的,也好有个书面的东西。五十好几的他笑了:你签合同谁敢要你做活呀。看得出,他笑得十分艰难。
思考:不仅仅是因为钱
在采访中,许多下岗职工都告诉笔者,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下岗职工,尤其劳动部门要加强监督职能,让下岗职工能挺起胸膛工作。这话虽有偏颇,却说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政府部门应运用手中职能来规范诸多的招聘招工活动。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就在于,下岗职工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习一下法律知识。那种口头协定是靠不住的,狡猾的招聘者自然会大钻这一空子。下岗职工只有懂法了,才会在寻找工作中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才能保障个人权益不被侵犯。这同时也启示企业,特别是效益不好的企业,应当在平时加强对在职职工的法律教育与学习。因为,法律已经真真实实地走进了我们生活之中。
下岗,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却了再寻找岗位的勇气。在此提醒广大下岗职工,在寻找工作时别忘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时要睁大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