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29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 余热生辉 虎殇?法殇? 图片新闻 艾滋病魔在挑战 稀世国宝唐铁牛

当前版:第A5版:北国周末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
05

艾滋病魔在挑战

文/卢勇田

1981年6月,美国同性恋青年盖尔坦因发烧、消瘦、乏力、腹泻而住进了医院。直面这位形销骨立、遍体疮痍的罕见病例,医生们束手无策,只能看着他在痛苦的挣扎中悲惨地死去。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AIDS)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系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侵入人体,严重破坏机体免疫功能而导致死亡的性传播疾病。它来势凶猛、扩散迅速、病况危重、死亡率极高,故被人们称为“超级癌症”、“黄色瘟疫”和“世纪灾难”,成为肆虐人类的头号病魔。

祸及全球

自从美国首先发现并报告艾滋病至今,人类已经在它的阴影下走过了16个春秋。近几年来,它正穷凶极恶地迅速扑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速度呈倍增趋势,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近披露,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3000万人,其中840万人已经发现为艾滋病病人,640万人已命丧黄泉。其中仅1996年新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就达310万,150万人已撒手人寰。至此,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失去控制,像一块被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迅速地扩展到208个国家和地区,并以每天超过8500人受感染的速度蔓延扩散,平均每分钟就有5个以上的人染上艾滋病病毒!

但是这些资料如同冰山一角,远远不能代表实际感染者的数量。据专家预测,至2000年,全球将有0.5—1.2亿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1000万人发病,最终死亡人数将达800万人之众!

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艾滋病已经成为继核武器、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一系列灾难后,人类面临的又一次新的挑战!它在危害人类生命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为了对付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4年又举行了各国首脑及卫生部长参加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国际会议,发表了“巴黎宣言”。今年又推出了“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

势态严峻

1983年9月7日,《人民日报》第7版的文章“种新的不治之症”,向12亿中国人拉响了艾滋病的第一声警笛。时隔不到两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王爱霞教授发现了一位来华旅游的阿根廷籍艾滋病患者,福建省立医院医生诊断了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一位曾在美国当过厨师的香港居民,浙江省亦发现4名血友病病人因使用美国进口的因子制剂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至此,我国新闻传媒郑重宣布:艾滋病,正式在中国登陆!

我国现在究竟有多少艾滋病患者?从1985年6月发现第1例至1997年6月底12年间,全国已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243例,其中艾滋病人164例,陕西省也发现了12例病毒感染者。近几年来,国内感染者数字上升速度加快,已出现成倍增长的局面。疫情报告显示,1994年全国发现的感染病例总数是上年的一倍,1995年报告的感染病例为1567例,是上年的3倍,1996年报告的数字高达2649例,比上年高出1000多例。但是这个数字趋于保守,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监测中心估计,1993年国内实际感染人数1万例,1994年3万例,1995年为10万例。如果我们预防控制做得好,到2000年有可能控制在28万例以内。如果做不好,将会达到几十万例甚至上百万例,经济损失将超过20亿元,到那时,才真是“狼来了”!

与此同时,以淋病、梅毒、尖锐湿疣为主的性病,自70年代末在我国卷土重来后,以每年20

—30%的速度增加。

此时此刻,在我国茫茫的版图上,未发现艾滋疫情的省份只剩下两个,了。我们必须苦涩地面对这样一个极不光彩的事实: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速度,的的确确创下了历史纪录!

疫情环生

世界卫生组织公报载,绝大多数的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处在18—45岁年龄段,这是人类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艾滋病危及这个群体最直观的结局是,全球每年用于艾滋病的费用高达50亿美元。据预测,到2000年时,艾滋病将给世界经济造成5000亿美元的耗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民族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非洲,一些地区的劳动力急剧锐减,大片的田地无人耕作,满园的果实无人收获;在东南亚,部分区域的旅游业、劳务业、服务业和运输业濒临瘫痪,男工短缺,儿童辍学,大批患儿在5岁内夭折,人均寿命明显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已有700—800万育龄妇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所生婴儿有三分之一被感染,目前全球受染儿童达150万,其中50万人已发展为艾滋病病儿。全球艾滋病项目处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500多万名儿童因此失去父母。

目前,艾滋疫火正燃向世界人口最为稠密、年龄构成最为年轻的亚洲。1995年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总人数是270万,亚洲就占了100万,而且主要集中在与我国接壤的邻国。在拥有5600万人口的泰国,感染者已达50万;占世界人口16%的印度也超过了300万例;缅甸、越南、柬埔寨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数都达到数万例至数十万例;日本、韩围、蒙古的感染病例也在3—4位数。无庸置疑,我国正处在一个高危区域之中。而且,此时我国的吸毒人群还在扩大,卖淫嫖娼人数不断增加,职业性卖血现象依然严重,近亿人的流动人口有增无减,毫无疑问,艾滋蔓延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

警钟长鸣

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里有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每一块碎石上都刻着一个患艾滋

病死去的人的名字。已经有1000多块了,日前碎石数量正在急骤地增多着。他们都是西方各国文化艺术界的名人,有法国著名作家让一保罗·阿隆,美国著名演员安东尼·霍金,电影“凯撒奖”获得者、法国青年导演科拉……人们称这条小路为“沉思路”。那么,我们又该对艾滋病的蔓延作一些什么样的沉思呢?为什么10余年来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仍不能遏制艾滋病蔓延的趋势?除了医药水平的制约外,人类在这块与艾滋病进行的斗争中究竟有哪些教训?

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最近的报告中大声疾呼:“艾滋病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现阶段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刻,这是最后的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如不抓住,我们将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