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会奖评得好
王海安
据报载,今年的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评选揭晓时,以扮演毛泽东而知名的特型演员古月,又一次名落孙山。该报道称,这已是他第三次与这个奖无缘了。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古月前两次没得奖,缘在“艺”;而这一次在初评时就被拒之门外乃是因为“德”。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公众一直指责古月以伟人形象走穴捞钱。不久前,他又自曝“神秘身盼”,称自己老家在武汉,且少年时为孤儿——联系到毛泽东早年曾在武汉丢失一子之事,古月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为此,古月所在单位已向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如此这般,学会奖自然与古月无缘了。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我们银屏上出现的特型演员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那是因为他们的演技高吗?我以为,未必。银屏上的伟人形象能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多与伟人在世时就以其完美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征服了群众有关。所以,当银屏上的特型演员以伟人面貌出现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观众如醉如痴的欢呼。这个时候,如果银屏上的人物看起来与现实中的真人略有距离,也就是说特型演员的“艺”稍微差一点儿,观众也多半不予计较,相反是罕见的宽容。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这么说:这些伟人是树,扮演他们的特型演员就是树的影子。树高大巍峨,挺直峭拔,所以受到了人们的赞叹。当树看不见的时候,看影子照样使人遐思——那是因为树的缘故呀!
问题就出在这里,树受到赞叹,有影子骄傲的什么?以常人之心度之,这似乎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可惜的是,有的特型演员却怎么也弄不明白,总将“影子”等同于“树”,并借此“牛”起来,走穴捞钱,放纵自己,处处以特殊公民自居。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面对这种不正之风,学会奖的评委们无疑是给他们了一剂良药,值得我们欣慰。
希望我们的上上下下都能从这一届学会奖的评选中得到启示,那就是表彰、奖励或者宣传一个演员,应该首先看重他的“德”,其次才可以是“艺”。这样持之以恒,群众非议颇多的演艺圈的公众形象可能会日渐好起来,丑闻也不会被某些人当成新闻去“卖”了。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演员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但愿这届学会奖能起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