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润泽大漠的人们
——省水电工程局定边供水记事
黄河从宁夏境内经过190公里干渠管道流进了陕北革命老区定边县城,从此解决了定边13.3万人民、33.8万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喜讯传来,定边人民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此时此刻,仍然奋战在供水工程工地的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的建设者们更是欢欣鼓舞,激动万分,他们八个春秋的艰辛劳动终于结出了硕果,向老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1989年,陕西省水电工程局(以下简称陕工局)通过投标、招标承揽了盐环定(宁夏盐池县、甘肃环县、陕西定边县)扬黄供水工程建设任务。而定边供水工程,则是盐环定扬黄工程的陕西专用部门。工程从宁陕共用部分的黎明泵站引水,经毛乌素大沙漠的牛家口子、宋家堡、王家场三级泵站提水,通过62.5公里的输水干管至定边县城南7公里的新圈水厂,经过净化处理,送水到定边县城。
盐环定扬黄工程,是一项为革命老区人民的造福工程,更是一项脱贫扶困的政治工程。面对艰难而光荣的任务,陕工局党委高度重视,并做出统一安排,抽调精兵强将近千名,选调大中型设备近百余台,开进毛乌素大沙漠,以进点快、开工快、进度快的“三快”精神,与大自然展开了搏斗。
冬天,冰天雪地;夏天,沙浪炙人。这里气候恶劣,变幻无常,困难重重。陕工局的职工没有被艰苦环境所困倒,而是在八个春秋的施工中,专挑重担,专啃硬骨头。在三省公用部分的工程施工中,陕工局完成了3个泵站,12公里渠道,七号和八号泵站是共用部分的主要工程,陕工局的施工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的实地勘测,建议设计部门修改方案,变预制为现浇,保证了工程进度。其中八号泵站U型渡槽长640米,渡槽排架最大高度13.14米,为钢筋砼薄壳结构,设计流量每秒10.66立方米,他们大胆采用新工艺施工,使建成后的渡槽横跨蓝天白云之间,与占老的峰火台相映辉,成为千古荒塬上的独特景观。
在陕西专用部门的工程施工中,他们共完成了整个工程80%以上的工程量,总造价8009多万元,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在位于海拔1609米的长达6公里的冬冬山隧洞施工中,他们硬是克服了隧洞穿越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洞段水位最大高出洞顶63米的困难,啃下了这一陕西专用部分的硬骨头工程,在开挖98米深的竖井中,他们狠抓技术革新,采用倒挂臂施工方法,为国家节约喷锚费用80万元。他们运用“弱放炮、短开挖、强支撑、快封闭”的十二字施工方法,光面爆破,定型拱圈,定型曲面模板砼浇筑,5个竖井、12个工作面同时初砌,最高月成洞进尺达到280米。施工精度也创造了较高记录,12个工作面同时贯通,精度误差仅在0.3厘米到3厘米,远远小于设计误差。
在通水会战的日子里,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陕工局职工更是顾全大局,他们在沿途几十公里的渠线和13座泵站上,布“岗”设“哨”,饥了,啃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黄河水。连续15个昼夜值班,仔细观察渠道运行情况。
定边供水工程的顺利完,是陕工局职工辛勤汗水的结晶,是陕工局职工完成的又一项重点兴陕工程,也是陕工局职工为革命老区人民盼望已久的渴望工程、脱贫工程和翻身工程做出的重要贡献,更是陕工局这支水利水电铁军风采的又一次显示。 (宋安岭辛月诚)